有一期《奇葩说》讲到“吸渣体质”。辩论的问题是:“频繁被渣,是不是我的问题?”
从投票的结果来看,还是很多人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得不说,这确实很奇怪,明明被伤害的是自己,为什么会是自己问题?需要作出改变的也是自己呢?大家对于“吸渣体质”的人尽管指责性不强,但多少也令人不适。
一、“吸渣体质”的特点
1、心甘情愿付出;
2、不好意思花对方的钱;
3、心软。
其它例如“缺爱”“过度共情”等也常在列。
在自己或者对方的身上,我们可以从这几点特征,去发现是否会有被渣的可能性。
二、“吸渣体质”不一定全部都是我的问题
辩手黄执中说,很不想听到“被渣了”,还在自己身上找错。因为只要你愿意找自己的问题,你永远可以找到问题。
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罪责归己”:认为所有事“都是我的错”。
当你总是处于自责状态,一旦发生冲突,你会感到受挫而自我怀疑,如果你为了维系关系而去讨好对方,你会认可对方的评价,认为自己就是消极悲观的,对方也会“适应”你,更加批评你不够好,你的自我感知可能会越来越差。
所谓的“吸渣恶性循环”,某种程度上,也是“自责者”和“施虐者”的共谋。
3、改变你的“吸渣体质”
放慢爱他人、加快爱自己
如果可以,请放慢爱的脚步,哪怕是一见钟情了,也请做一阵子朋友,再决定要不要进入下一步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建议,这个时间最好是两个月。
可能会有人说,“敢爱敢恨”是一种勇敢的表现,为什么要等呢?
没错,爱是需要勇气的,但是等待并不代表没有勇气,反而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
这种“放慢”不是恐惧和畏畏缩缩,而是给自己更多的空间,去酝酿一份值得的爱。
另外,更重要的是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加快爱自己。可以参考这几点:
第一、享受单身的时光,多找到一些独处的乐趣。
第二、找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并坚持去做
第三、每天写下自己的优点或者进步的地方,多夸自己
第四、想想自己喜欢过什么样的生活,并努力去实现。
当你把这些强化进生活的一部分后,你会发现爱上自己的你,在感情中更会被珍惜。
找到潜在的创伤,而不是聚焦于曾经的遗憾
我们总是希望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上来,但爱情不是一种能弥补的感情,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人呢?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这种想要弥补的倾向,一定要及时止损。你改写不了过去,只会加倍被伤害。
另外,强迫性重复也跟我们的潜在创伤有关系。
有研究发现,相比于陌生的创伤,我们更偏好熟悉的创伤,因为经历过的事情都会带来一种潜在的安全感,我们反而会觉得没那么可怕。
比如有的女生会说:「 我知道他不好,但是我就是会爱上这样的人。相比起来,其他人我觉得更不可信。」
但我们频繁被伤害之后,信任感会渐渐缺失,对其他“陌生类型”的男性反而更不敢接近,从而又走了老路。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就成了“吸渣体质”。
四、“吸渣体质”也许只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换个角度想想:
如果感情不顺真的是只发生在你身上的小概率事件,“吸渣体质”怎么可能成为流行词?
你觉得谈多少次恋爱,能完全不被伤害?不遇到“渣”的概率有多大?
而且渣男/女最常用的的恋爱策略,就是广撒网,只要不讨厌就下手勾搭,一次同时勾搭三五个。我们普通人不被“误伤”的概率,又有多大?
这么想你就会发现,哪有什么吸渣体质,无非是失恋,被伤害而已,人生常态嘛。
其实这点不仅仅局限于恋爱,很多时候我们都对生活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觉得你自己的“不幸”和“困扰”很罕见。从而认为,一定是自己“不正常”、“有问题”。
但其实真的不是,你没问题,你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体质”或者“人格”。你完全可以和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在挫折里继续寻找想要的爱情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