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天我跟师父聊天,说到有一个工作任务丢到工作群里没人接,师父说:因为你们都习惯了去做简单的事。
我说:可你那个事也很简单啊。
师父说:思考这件事是否简单,对你们来说都是难的。
二
有一对夫妻去做心理咨询,因为丈夫老是出轨,光是被妻子抓到就有五、六回了。
妻子说:我相信他不是故意这么做的,他这是有病,医生你快给他冶冶。
丈夫说;是的,我就是管不住我自己,我这是病,医生你说我该怎么办?
医生说:承认自己有病是简单的,找医生就可以了,承认自己道德败坏,不负责任却是难的,似乎愧为人类,只好死去才能谢罪,可是死多难啊。
三
有一个女性朋友说:谁结了婚不是将就。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那你去找别人啊,找了别人你会发现还不如我!这就是婚姻!
将就是简单的,有时候百爪挠心,找朋友哭一通也就是了。但是经营婚姻太难了,你要自我提升,要包容理解,要自强自立,恨不得集林徽因、琼瑶、张幼仪、董明珠于一身才好。
四
“速成”是现在流行的名词,一本书能花10分钟听完,为什么我要花一个月?一个朋友我能花一顿饭的时间混熟,为什么要经年的交往了解?一朵花我一分钟就能在花市选个遍,为什么要等待整个雨季,旱了涝了的担心,只为一周的花期?
有个狡猾的老头,几个原则翻来覆去的出了四本书,偏还就有人买单。
史蒂芬痛恨“速成”。(因此他写了四本书来痛陈他的心情,是了是了,我们了解了。)
他认为凡事都有顺序,你必须先学会翻身,坐起,才能学会跪、爬、走,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并且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然是不能被“速成”的,也必然不会是简单的。
领导选择通过激动人心的口号和权谋的手段笼络人心,结果只会丧失信任,培养出一批两面三刀的下属;
个人选择沉浸在自己擅长的事务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画地为牢,忘记了自己最初想去到的地方;
夫妻选择用忙碌代替真诚沟通和经营,结果就是一个人站在下游,看上游的另一半洗头。
关于“顺序”,史蒂芬还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取得个人成就应该是在取得社会成就之前的。也就是说,你得先通过九九八十一难般的自我锤炼,学习积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大IP,然后你才能用这个大IP的积累出去赚(pian)钱。
而这个自我锤炼,学习积累的过程难不难呢?经历过高考,并且打算在考完以后放一把火烧了学校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只是没想到出了社会,这种自我积累更加变本加厉了,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感受到世界的恶意了吗同学?)
五
我师父写了一篇我知道,我应该做正确的事 ,我来蹭蹭流量,刚好最近看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略有些心得,因此不要脸的来狗尾续貂。
也因为最近我就做了一件以前一直“不会选择”的事——就是成为自控力训练营的营长。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拒绝的。让一个微信好友100出头的人去管理社群,让一个厌恶手机打字的人去给训练营的同学早问好午提醒晚催卡,真的太难了。
但自控力训练营是我们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我真的很想做好它,让它能够真正发挥它的价值——为爱好阅读和成长的同学助攻,帮助更多人用科学方法将终身成长这件事坚持下去。
因为我自己就是受益人。
2015年末,师父想搞个主题阅读,最开始我们就选择了自控力系列,我拿到师父给我的《自控力》1、2和《习惯的力量》,读完之后觉得挺好,于是我用了整个2016年来实践书里的方法。2017年的新年,我在朋友圈里发出了下面这张图;
这一年我通过跟师父打卡,尝遍了自控过程的种种困难和陷阱,现在想起早上躺在床上肌肉酸痛得起不来的样子还觉得挺好笑,那时我在KEEP上的签名是:我不痛,也不累。
那时真是迷之坚定啊。
因为这段经历,我想要通过训练营让更多的人体验到这样的改变,希望有人在这样的“痛苦”过后衷心的跟我说,营长,我做了正确的事。
我当了两期训练营(7天体验营)的营长,读完了两本以前“不会选择”的书,一个月的时间在简书上写了2万字,是我去年一年输出量的总和。
我想,这也是我做的,正确的事。
六
史蒂芬认为寻求“速成”是现代人的一种思维定式,而倾向选择简单的事又何尝不是一种思维定式呢?我在看《习惯的力量》时曾经跟师父探讨过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快速成长。
师父说:养成不停跳出舒适圈的习惯。
我问,那不痛苦吗?
师父说;养成不停痛苦地跳出舒适圈的习惯,习惯了,就不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