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在纽约波坎蒂克山的家中于睡眠中安详去世,享年101岁。
洛克菲勒家庭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熟悉,一个是因为他们是超级富豪家庭,至今已传承六代而不衰;二是他们家庭对中国进行在大量的捐赠,成立于1921年的北京协和医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助的项目。此外,该基金会曾一次性援建13所综合大学,其中就有燕京大学(文科理科并入北大,工科并入清华)。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挖掘和研究项目,也是在它的资助下完成的。
大卫·洛克菲勒出生于1915年6月12日,他是“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的孙子,他是兄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也是最出色能干的一个。尽管家中有司机、保姆、佣人,但从年幼时,大卫就会被父母要求做家务。在韦斯特切斯特的乡村庄园,7岁的他在一天时间内用了整整8个小时来清扫3400英亩的落叶。在缅因州,洛克菲勒家族有一个避暑别墅,他徒手拔杂草,每一株杂草赚一便士。他的父亲要求将支出的每一笔费用都详细地记录在账本中。这个习惯从老洛克菲勒那便传承下来……
从第一代洛克菲勒起算,至今已六代。难到他们没有碰到社会巨大的变迁、没有碰到人性的黑暗、没有碰到无边的欲望、没有碰到疾病孤独无助、没有碰到技术进步、没有碰到不可抗力的冲撞?
谁都有自己辉煌的时刻。问题是,你的辉煌是否可持续?
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为什么最后胜利的是秦国,其它六国怎么就没有完成那个进化?山东六国中不是没有变法图强的一代君主,比如魏文侯、赵武灵王、齐威王、燕昭王、楚威王等等。但六国没有一家能在英主之后把改革持续下去。
只有秦国把商君法的改革路线坚持到天下一统。如果单看大事年表,历史显得干巴巴的,有太多的偶然,但深入到具体的人物当中,才能了解大秦活色生鲜的必然。
自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先后经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异人,最终至始皇政,经7位君主完成统一大业。
这七位君主当中,武王在惠文王和昭襄王之间,孝文王和庄襄王处于昭襄王与秦始皇之间。他们统治的时间很短,既没有给秦国带来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也没时间把秦的改革路线中断。这一点尤为重要。
孝公是第一代的奠基人,我们在《大争之世——天下谁识赢渠梁》中已有介绍。第二代传承人就是惠文王赢驷。
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公元前311年),也有称秦惠王,嬴姓,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
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诛杀卫鞅。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
有一个小插曲,赢驷在当太子时,一度触犯了新颁布的秦律。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法令行不通。商鞅对秦孝公说:“法令行不通在于宫室贵族的干扰。国君果真要实行法治,就要先从太子开始。太子不能受劓刑,就用劓刑处罚他的师傅。”这样以来,法令便畅行无阻,秦国大治。这件事肯定是得罪了太子,也深深的触动了太子赢驷的灵魂。等到秦孝公去世,赢驷登位,一想起当年受罚之事就很不高兴。这时商鞅威望极高,家家户户都知道商君之法,刚刚继位的赢驷对商鞅有所顾忌,在新法中失去利益最大的老宗族一帮人就乘机造谣说商鞅造反,于是,赢驷便借此将商鞅车裂,并族灭其家。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商鞅死后,赢驷没有废掉商君法,而是沉寂3年思考国策。
历代的权力斗争中有几股势力轮番登场,君王之下由近及远主要有宦官、外戚、士大夫和地方军阀四股势力。这四股势力在君王强势时互相掣肘,都对君王邀宠;一但王权势弱,利益的纠葛促使四股力量斗争加剧,甚而直逼君王让利。商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君权,削弱外部势力的制度。
秦之强大在于商君法,君主的高度中央集权也在商君法。赢驷虽然杀了商鞅,但当年触及灵魂的劓刑所造成的宗族势力大幅收缩,君权被客观加强,财富向君主流动的现实也深入赢驷骨髓。
而今,赢驷自己当家……
惠文王赢驷在沉寂三年后决定,坚持商君法,东出纵横天下。
于是,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王权不相信稚嫩
赢驷死后,传位于秦武王赢荡。赢荡身高体壮,喜好与人角力,重武好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武王突然死去,又无子,秦国为了继任者的问题发生争执。公子稷当时在燕国做人质,赵武灵王用计,由代郡的宰相赵固将他从燕国迎入赵国,再送到秦国。
秦国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对立赢稷为君,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与武王同父异母的他,继承秦国君王之位,是为“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即昭王年纪小,宣太后听政,以魏冉(宣太后异父长弟)为将军。
我看了一下历史记载的年份,秦昭王生于前325年,秦武王死于前307年,赢稷继位,时年应该是18岁。与21岁继位的祖父赢渠梁和19岁继位的父亲赢驷相比,真的没有年轻多少!所谓的“少”,应该是从政经验“少”。赢稷没经过历练,初掌权力稚嫩是一定的,但他的母亲宣太后和舅公魏冉可是血水里趟出来的。
秦宣太后,出身楚国,姓芈,楚国王族国姓。那时,诸侯间流行“媵妾婚”,就是娶一个正夫人会有8个陪嫁,秦宣太后就是当时楚国与秦国联姻的陪嫁。秦国宫室分为8个等级,一为王后,二为夫人,三为良人,四为美人,五为八子,六为七子,七为长使,八为少使。宣太后被排在第五位,所以也被称为芈八子。
宣太后在成为太后前的经历并没有被史料记载,我们也无从判断她阅历丰富到什么程度。但有一件事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一下芈八子是否适合代子听政。
《战国策.韩策》里记载:
韩国被楚国包围,韩国派使者尚靳去秦国求救,尚靳抛出了唇亡齿寒的观点。宣太后听了尚靳的话就让他单独觐见,于是就引出了她的这番话:
我侍奉先王的时候,先王用大腿压坐在我身上,我就受不了;如果是全身压在我的身上呢,由于重量分散我就不感到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姿势让我也舒服!你现在来求我救韩国,那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听听宣太后这番话,哪里象是在探讨国家大事?倒是有点性挑逗的意味,没什么底线!其实,听话听音,宣太后恰恰表达了秦国的底线,那就是《孙子兵法·九地篇》所言的“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以此见识,宣太后听政是有资格的,更何况她还有一个势力较大且军事素养极高的同胞弟弟魏冉。这个魏冉还为秦国培养了一个战神级人物——白起。这姐弟辅佐赢稷走过数十载,一直到赢稷剥夺了这姐弟的权力彻底成熟为止。
赢稷在位56年,其中芈八子姐弟辅佐就达40载,这其间解决了秦统一六国几乎所有重大阻碍。六国的有生力量也被消灭殆尽,六国灭亡就剩下时间问题了。后来的秦始皇赢政把统一的所有荣誉加于一身,不过就是完成一个后续扫尾工作罢了。
如此,秦历孝公赢渠梁、惠文王赢驷、昭襄王赢稷、始皇赢政四位君主长期执政、坚持商君路线不改,殚精竭虑、筚路蓝缕,方始得大秦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