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学是相对于一个教室内面对面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它让老师和学生即使身处在不同空间,仍能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用来解决教育受到地域限制的问题。最早的远程教育模式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由芝加哥大学所创建的函授课程(correspondence program),但其教学模式为异步且非同时,也就是教学者与学习者身处不同地点,教学时间点与学习时间点也不一样,这与学校最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大相径庭。
一百多年前教育是非常稀缺的资源,通常只有社会顶层的贵族或富豪才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函授课程的远程授课模式打破了这项限制,使一般平民百姓和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非菁英阶层也都能够接受更高阶的教育。因此,从发展的历史来看,远程教育本质上就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而存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远程教学的知识传递方式也逐渐升级,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问世的广播和电视,分别使远程教学从函授时期的单纯文本,渐次加入了声音和影像,例如在英语科学习中就常见混合广播与文字函授的远程学习模式。后来互联网的普及,更使学习内容提升至多媒体化。
无论函授、广播教学或电视教学,其学习者大多为个人,教学者也几乎从不与学习者见面,致使其成效始终为人诟病,即使是现今风行的MOOC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授课内容结合多媒体与网络,但其辍学率经常高达90%甚至95%以上,显示其应用的极限。
但若思考将远程教学运用于学习者是一个或多个班级呢?
以班级为单位的远程教学直到互联网出现和视频会议系统(video conferencing)成熟才被视为现实,远程教育先驱德国学者戴斯蒙德.基冈(Desmond Keegan)将这种形式的教学称为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指的是教师透过视频会议系统对学生实施教学的教育模式。美国学者麦可.西蒙森(Michael Simonson)进一步为远程教育下了一个定义,他指出远程教育是一种「正式的机构式教育活动,学习者与教师身处在不同地方,透过双向互动的电信系统(two-way 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以同步或异步方式链接,共享影像、声音和教学数据。」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带宽的大幅扩增,视频会议效果越来越趋近真实,使得虚拟教室特别受到幅员广阔、人口分散的包括美国、新西兰、澳洲等许多国家的关注,期盼它能协助解决教育资源城乡差距的问题。
虚拟教室或远程教育做为正式教育的一环,实施时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为此,西蒙森特别提出了等效理论(equivalency theory),做为除了应符合一般教育理论之外,远程教学这种特殊教育模式的发展基石,这个理论获得了基冈的认可与支持。等效理论中包含五个关键要素,分别是效果相等(equivalency)、学习经验(learning experience)、适当的应用(appropriate application)、学生(students)和成果(outcomes)。
「效果相等」是等效理论的核心,也是实施远程教学最应关注的要素,它指的是本地和远端学习者在不同环境下学习,教学者必须设计能够提供给学习者相等价值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不一定要相同,但应考虑两地学习环境的因素,使学习者获得相等的学习经验。请注意,是相等,不是相同。「学习经验」则是等效理论中第二重要的核心要素,它指的是发生在学习者身上可以促进学习的所有事情,包括他们看到、听到、感受到和完成的事项,教学计划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总和相等。
单纯视频会议系统显然无法实践远程教学的等效理论,必须还要有互动科技的支持来升级成远程同步互动教室,也就是利用视频会议系统提供声音与影像,而互动科技提供教学与学习数据,使教师虽然只是身在其中一间教室教学,但也能够实时掌握两地或多地学生的学习情形。
远程同步互动教室就是在两个或多个智慧教室加上视频会议系统,以视频会议系统传递教师和学生的影像与声音(也就是「人流」),搭配智慧教室互动教学系统传递教学与学习数据(也就是「数据流」),使分处不同地方的学生能获得相等的学习经验与效果。
以香港学生辅助会小学与厦门阳翟小学所进行的远程同步互动课堂为例,香港辅小做为本地端,主教老师是英语科黄老师,远端班级为厦门阳小。本地端辅小学生除了维持原有的课堂形式,也就是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教学之外,教室内另外配备一个大型显示屏,阳小学生影像会出现在里面。远距端阳小教室内的电子白板上会同步呈现辅小传送过来的电子白板画面,另外同样有一个大型显示屏,让学生可以看到辅小的老师和学生。
硬件安排上,两间教室的双屏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有同在一起学习的感觉,这也是一般远程教学常见的环境设置。但在软件上,两端教室除了使用视频会议系统来传送摄像机镜头的影像外,两端连通的智慧教室互动教学软件更可传输学习活动数据,包括学生答题数据和练习作品等。像在这堂英语课《Riddle》中,当黄老师提问一个IRS问题时,不仅辅小学生可以使用手中的反馈器作答,阳小学生同样也能答题,这就使黄老师得以同时掌握两班学生的学习情形。比起传统远程教学,远距端阳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强,而主教老师更能掌握所有学生的学情。
在远程同步互动教学系统的支持下,老师仍然可以实施合作学习活动,远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可以透过实物提示机或平板拍照方式回传到主教端汇整,老师再将所有作品贴到电子白板上比较讨论,就像所有学生同在一个教室内一样的教学。而为了使两个教室内学生有相同的学习经验,远距端应该安排辅教老师,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协助。
对比于一间教室内的教学,或是一位老师对一位或多位学生的在线学习,甚至单纯只传送影像和声音的远程教学,远程同步互动教学对于支持系统和教师教学能力上都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思考如何兼顾与平衡两个不同班级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差异,如何让远端学生同本地端学生一样,有积极的课堂参与度,如何能让两地学生之间也能像在同一间教室内一样,彼此间有交流、有互动。等效理论所提出的两大核心—「效果相等」与「学习经验」,可以做为实施这类教学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