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里面除了家里翻的旧书报刊,一大部分是学校每学期都发的阅读书。山村的小学校也没啥娱乐设施,大家除了上课就是在土操场上结了堆的疯玩,滚铁环、弹球儿(玻璃弹珠)、打包儿(一种用纸折的正方形玩具,很长一段时间是小学生之间的“硬通货”,比钱都好使)、折飞机、跳皮筋。
可以说我的所有手工技术都是那时候学的(就会一项,折纸船),打小儿手就笨,对那些小东西的立体构造脑子里也没有近乎天赋的直觉,所以其他东西我是不会折的。但其他同学会的可就多了,光纸飞机就有不同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简易的半张纸就能折,在空中打旋儿飞舞,也就是广义的纸飞机;另一种就复杂了,用纸折出完整的飞机模型,一个机身、两个机翼、一个机尾、一个螺旋桨,这些组件都是分开完成然后组装,一架栩栩如生的小模型手熟的人一节课可以折三五个。虽然耳濡目染了好几年,我还收藏了十几个堪称精美的小模型,无奈一直学不会,只会折螺旋桨:三条一指宽的纸片儿,各自对折然后套在一起,慢慢收紧,然后套在“小飞机”的机尖,捏着它轻轻跑动,螺旋桨就像风车一样转起来了。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是觉得好玩并乐此不疲,后来细想,想飞起来的愿望早就深深刻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深处。
其实玩那个螺旋桨,没有小飞机也能玩,找个木棍铅笔顶在上面就能飞,实在没东西用指头顶着也行。反正看着它哗啦啦转,就忍不住地乐,高兴看这个。曾经一度,整个班都风靡起了玩螺旋桨,上课折下课玩,还催生了各种比赛:有比谁更精美好看的、有比谁转得更快更稳的、还有两个三个同时一起转的,整个学校随处可见风扇叶似的旋转纸条,引领了几个月的风尚。
不得不说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爱玩会玩的人,他们成绩可能不是很好,但经常能发现并引领一些新的玩法,考试实在不是他们擅长的,可要说怎么能耍好,脑袋里花样儿多着呢。
后来不知怎么的,又改玩纸风车了,这个更大转起来会哗啦啦响。质量好的是用美术书的纸折的,这种纸可是重要物资,一般只有要求比较高或者需要精美制作的时候才会用。因为整个小学,只有美术书是16开的大本而且是硬纸,其他书的纸质都没美术书好。那时候的美术书一学期一本,二十来页,上面全是各种风景、动植物、实物的照片,还会有一些名画,五彩斑斓甚是好看。本意是让小学生接触美术,通过直观视觉冲击来感受自然和艺术的美好,但大多数小屁孩儿哪懂这些,就知道这书纸好,折得东西结实,所以大家都很“喜欢”美术书。
我也喜欢美术书,不过很少撕下来折玩具(实在是手笨不会折),也不是因为喜欢看,那时候只对纯文字感兴趣。还有就是单纯觉得上面印得这些东西都很漂亮,舍不得撕,就想留着。这可能就是最原始最本能的“守财奴”思维:我不知道这东西哪儿好,就是觉着好,好东西得留着,不能糟践。
很可惜,初中以后就住校了,回家的时间很少,而且网络小说的吸引让我对那些“珍藏”在柜子里的书本、纸模型也不那么上心了。家里搬了两次东西,我那些小时候的“宝贝”基本遗失殆尽,从此只能存活在记忆里了。
2020/02/12.翻书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