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纽约梦
我在纽约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和姐姐萝莉住在一起,公寓又大又舒适。但公寓所在的南布朗克斯区治安很乱,我好几次遭到歹徒袭击,我每次都会反击,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萝莉帮我找到了一所公立高中,它的学业要求不是上课,而是到市内实习。我找到了一家叫凤凰报的报社做实习生,并成为这家报社的全职记者,此时我刚满18岁。韦尔奇的境况则越来越差,我给弟弟写信,布莱恩也在高二课程结束后马上来到了纽约,并找到一家冰淇淋店打工,同时做辅警。我接受了报社老板的建议去念大学,因为这样我进来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我申请到巴纳德学院。不久妹妹莫琳也到纽约上中学,姐弟妹4人团聚在纽约。
我到纽约的第3年,父母开着一辆破旧的老货车也来到了纽约,姐姐萝莉收留了他们。父亲不断设法向姐姐骗钱喝酒,弟弟布莱恩提议父亲与他同住,但要求他不能在家喝酒,父亲拒绝了。父母两人从此睡在破旧货车、公园长板凳上,正式开始游民生涯。 母亲认为游民生活是一种冒险。我因为自己生活舒适,受着良好的大学教育,而为父母的游民生活感到愧疚,更担心他们寒冷冬天里的生活。母亲终于坦陈流落街头的日子很苦很苦。我考虑休学好帮助父母。萝莉和布莱恩劝我不要这样,因为母亲其实有很多的财产,譬如当年捡来的两克拉的钻石,凤凰城的房产和一块很大的地产,完全可以过更好的日子。父母挺过了冬天,但父亲得肺结核住院了,他住院6周,也戒酒6周。为了保持戒酒,父亲做了偏远地区旅馆的维修员。但一到冬天,母亲让他辞掉工作,和她住到了一起,父亲也恢复了酗酒生活。
圣诞节我给父亲买了几件温暖的衣服做为圣诞礼物,父亲感到自己不但照顾不了儿女,竟然还需要儿女们的照顾。
父母游民生涯的第3年,也是我进入大学的最后一学期,我因为学费差1000美元决定休学。父亲得知后到处赌博为我筹集了一千美元,我得以继续完成大学学业。
父母找到一处废弃房子作为他们的新家。我有了男朋友艾瑞克,他是一个出身富有的小企业主,我搬到了他在公园大街的大公寓里同住。母亲看了我的住处说我出卖了自己。我成为一个报纸专栏的主笔,专门挖掘大人物的隐私,父亲高兴的协助我的工作,母亲则认为这种事情没有意义。后来母亲也认同了我的工作,评论说,“论脑袋你比不上萝莉,论外貌你比不上莫琳,论胆识你又比不上布莱恩。要说你身上有什么优点,大概就只有勤能补拙这一项吧。”
我的采访对象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他们问我的出身,我只好模棱两可的撒谎。 我和艾瑞克结婚后,母亲问我要100万买下去世舅舅的地,避免落入家族外人之手。我拒绝了,才发现母亲从外祖母继承来的沙漠地块价值上百万,母亲却让我们过了那么多年忍饥挨饿的日子。
萝莉成为一个擅长奇幻风格的自由画家,布莱恩成为一名警察,莫琳高中毕业上了一所私立大学,但是她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业上。从小她就期待别人来照顾她,由于她长得漂亮,也总能吸引到男人来帮她。后来她休学和父母一起住,辱骂父亲是酒鬼,自己嗑药,最终刺伤了母亲。莫琳被法官判决戒毒强制治疗,之后只身去了加州。
父亲要我去见他,并请我顺便为他买酒,我以为他是为了骗酒喝。父亲告诉我他已得了绝症,父女两人一起叙旧,两周后父亲去世。
之后我发现自己很难静下来,我省悟到有些事情我必须重新思考。父亲去世几年之后我离开了艾瑞克,因为他和他的生活并不适合我。
感恩节那天,萝莉和母亲一起,升任警长的布莱恩带着儿子,全家人都来到我和第2任丈夫约翰一起的新家。一大家人在丰盛的食物中欢聚在一起。
这部传奇式的回忆录到底想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它把重点放在与父母在一起的艰苦岁月,而之后自己奋斗的十几年着墨较少。因此作者试图展示给我们的无疑是与父母在一起的艰苦岁月。她也碰到了一些人,同龄的小孩,成人邻居,但重点依然是自己的成长与感悟。
十六、七岁时,她意识到父母的所作所为没有父母的样子,但是在她成长大成熟之后,对父母的情感变得理性,理解和接纳了过去的一切。她对父母的关爱并未因此而减少,虽然曾经,甚至依然不满父母的作为,但她对父母永远是满满的爱,一如父母对她的关怀。这就是父母和子女,只要有爱,无论犯过多少错,受过多少苦,爱永远是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主旋律。
爱之不足,比爱的过分满溢要好,至少让我们懂得,没有什么爱是无条件、理所当然的,哪怕父母之爱。所谓叛逆,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她的认识可能是正确的,像本文中的女儿; 也可能是错误的,无论何者,父母应当尊重理解,而非因为感受到冒犯而压制子女,反思自己的行为也许是更恰当的反应。
三姐弟中以作者的成就最大,母亲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勤能补拙。何以能勤?我更多地看到了作者从少年时代起便具有的决断力。在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父亲殴打时,她便决定不让任何人再这样对待她,并且开始存钱离开贫穷的韦尔奇和不尽责的父母。无论父亲如何破坏她的计划,她毫不气馁, 马上爬起来继续前进。正是少年时代便拥有的这一份智慧,使得她能够沿着自己定下的志向,一步一步迈向成功。从这点上来说,她的姐姐和弟弟都得益于她这种坚强的意志力,否则她们可能在偏远贫穷的韦尔奇生活一辈子,而不是在纽约实现自己的梦想。
意志力源于什么?我认为有两点,一是我们内在的缺乏和需求,这往往来源于青年以前时代的经历,它为我们确立未来的方向。正如荣格所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父母带给家庭的极度匮乏的生活状况,偏颇的观念,反而激发了作者要去获取见识,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人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好奇心所能达到的深度,面对困难的勇气,这取决于天性,也有赖于从小养成的性格。姐弟三人在长期的困顿和饥饿下,养成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父母又起到了何种积极作用呢?三姐弟的成功无疑不会都是偶然的。我想首先最重要的是在她们幼小的时候,父母给予了她们爱和精神上的支持。母亲给了她们耳濡目染,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机会,三姐弟从小都热爱阅读; 父母两人关系和谐,价值观较为接近,有利于形成一种内在和谐的价值观; 缺乏管教同时也意味着她们自由成长的可能性;最后一点也同样重要,在一些大的是非问题上,父亲和母亲都是很严厉的。至于最小的妹妹,由于长得漂亮,反而成了她问题的根源,从小邻居帮她,长大之后男人帮她,但谁也无法帮助我们完成内在的成长,也没有人能够代替我们实现梦想。
如果说,对父母来说促成子女成长成才的方式有着不同的选择,而自身的成长却唯有自我奋斗这一条路。
总之, 本文通过回忆与父母家人一起的与众不同的生活境遇以及自我成长奋斗的经历,阐述了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变化历程,以及自我成长的经验和思考,对为人父母和子女者同样不无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