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只小猪的故事,或许很多人都还记得故事情结。三个小猪一个用稻草搭的房子,一个用木头搭的房子,一个用砖砌的房子。最终狼把两头小猪吃掉了,只剩下最后一头聪明又勤劳的小猪。当然版本很多,还有的是三头小猪都躲在最小的那个猪的家里躲过了一劫。还有的版本是狼把这三头小猪都吃掉了。不管最终几头小猪活着很明显里面始终有一个狠角色:大灰狼。这些作者就如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一样,站在刘备的立场上来写,把怒鞭都邮的故事都安在了张飞的身上。目的是为了美化刘备仁德之君的形象。想来陈寿《三国志》里,或者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曹操的形象就不尽相同了吧!
而这本《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颠覆了以前各种版本的,三只小猪的故事。是以一只狼的口吻来叙述的——也就是吃掉小猪的那头狼。
“他进入古典童话世界,搅个天翻地覆,然后带着顽皮而满足的微笑,从容优雅地离去。”这是美国书评家对儿童文学作家乔恩•谢斯卡的评语。
按照这头狼的话来讲的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借一勺糖。故事的大致框架也没有做,太大改变,第一只小猪房子也是用稻草做的,第二只小猪的房子用树枝做的,第三只小猪的房子用石头砌成的。前二只小猪的命运也是相同的,都死掉了。而这只狼所讲的故事所不同的是小猪的死因。
这只狼很无辜的说,就是因为他一个无法抑制的因感冒而打的喷嚏。可是不巧,因为他感冒了,恰巧他打了个喷嚏,稻草房子就坍塌了,结果小猪就死掉了,吃掉小猪并非他的意愿。而是,他实在不忍心浪费上天赐给他的食物。从狼叙述的语气让我们感觉到这只狼真的很无辜。仿佛它不吃掉那只小猪,他就犯了天大的错一样。于是他就顺应天意心安理得的吃掉了他的邻居——第一只小猪。理由是他感冒了,实在是客观原因,没有一点主观意愿。
于是它又到了第二只小猪的家,一个用树枝搭的房,而按照这只狼的叙述来讲,他很有礼貌的来借糖,那只猪反而一点儿礼貌都没有,对他是吼来着。在此时,他又打了个喷嚏,事情和之前的一样,房子塌了,等一切安静下来,猪死掉了。于是他又顺应天意,心安理得地吃掉了第二只小猪。继续去接他的糖。
到了第三只小猪的家遭遇是一样的,第三只小猪更糟糕,不但骂了这只狼,而且还骂到狼的奶奶。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我这只狼的孝心,以及那头猪的无礼。所以这头狼就开始发狂了……瞧,这个理由是因为对方太无礼。
正在这时,剧情发生了改变,警察来了。狼就很无辜的说:“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在报纸上见到的,狼吹倒了小猪的房子,把小猪给吃了。”最后狼痛苦地说:“报纸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是真的真实的。真实的是狼被冤枉了。”
最后一张图片,极尽夸张之能事。一只狼,须发斑白,长长的胡子暗示着他狱中生活不怎么如意。他可怜巴巴的拿着一个杯子从监狱的窗子里伸出来说了句“对了,也许你可以借我一杯糖!”让我们几乎觉得这只狼真的是被冤枉了,都这副情形了,还惦记着他的糖,看来之前的二只小猪的死一定不是他的主观意愿。对比鲜明的是,监狱旁边站着一个怒目圆睁的猪头警察。无言地告诉我们,这只狼的最终结局。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因为借一杯糖,而惹出来的故事。可是却和我们经常听到的版本一点儿都不一样。
我们到底该相信谁呢?我们能相信谁?如此看,无论什么事情我们得带着自己的脑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眼见尚不能为实,况仅仅耳听乎?!
最后,原来报纸上的东西,也不可靠。纸上得来终觉浅啊。
这个故事似乎很残酷的告诉我们,世上其实没有真相,所谓的真相,只是立场而已。
其实从画风、细节勾勒上,这本书也别有风味,如果愿意,还是看一下,震撼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