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的世界不再是你熟悉的那一个
是的,在我阅读的整个过程中——从翻开第一页到合上这本书,我一直在问自己,我应该怎么来评价他。
这是一本写得有趣好看且有一定深度的书。科幻展示出了一个未来,故事的纵深很长,结构很严谨的。在时间线与故事线的交错中,我们可以细细读到一些跟我们记忆想关的东西。这个时代似乎是跟现代人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我们的现在一直到我们的未来。
故事背景建立的基础是:人体冷冻技术的成熟与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体冷冻技术始于1962年,大学物理老师罗比特.埃延格在他的书《永生的前景》中提出,冷冻能将人体保存下来,这样未来进步的医学便能让他们复活。
2015年9月22日的新闻,里面到说到61岁的重庆女作家杜虹(胰腺癌患者)成为中国两岸三地首位参与人体冷冻保存的人士。身体被妥善地送抵美国洛杉矶机场。随后工作人员驱车数小时将她送至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Alcor(全球最大的冷冻人体研究机构之一)总部,她经过灌流处理的头部被分离保存在装有-196℃液氮的杜瓦瓶中。此后,工作人员将按期添加液氮,确保头部的长期保存。(新闻的标题是:中国有了首例人体冷冻者 但50年后能否复活还两说)
把患 了不治之症的人先冷冻起来,在若干年之后再解冻,再重新治疗。这种假想在当下的社会中,甚至都已经开始变成现实的。在这样的一个逻辑框架当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遥远的时代——500年之后。从这个时代开始(2018年),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人被冷冻起来,而在500年之后,确切的说是500多年之后,故事的主人公被复苏了。于是故事开始了。
条件1: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故事归根结底都是在写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条件2:所有的故事都应该在矛盾和冲突之上发生;
结论:好看的故事,都会在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只是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了。
每一个跨越了时空被复苏的人,都面临着种种的不适应、不习惯;这恰恰像是带着记忆而得穿越的人们,如何重新生活是一个大命题。
只是人,依然是人;有复苏人和现代人两大类。
复苏人与现代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并且来自于不同的时空,不同的记忆方式。
于是故事就出现了。
2. 爱情、自由,还是一样的那些命题
如果一本书在推荐之初应该设定三个关键词,那么《复苏人》的三个词应该是:冷冻人复苏技术、爱情、神秘蓝质。
爱情,是一个亘久远的命题。故事所传达的主题,包括主人公的挣扎、拼搏的过程,寻觅、掌握、阴谋、阳计等,都与爱情有关系。
在书本的第52页,写到了“乱心症”。
依赖性心里紊乱症,简称“乱心症”,典型症状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过度的思念和依赖。在26世纪,乱心症被看成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重疾病,是需要立刻治疗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笔误,“心理”还是“心里“,亦或者到了26世纪,很多字都通假了。但是,在心里多了一个人之后,就会被乱心,这也是长久以来人类认识到的一个共性问题。
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的种种,在《复苏人》里被深深演绎,温柔处可以击碎满天星辰,孤苦处可以浓烈似蛇胆入口。爱情、婚姻还有自由,这些词汇在这个故事里头被赋予的强大的力量,不断的逃离、不断的拆解,或者互相想要给予彼此自由,却一次又一次的失去。
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说,”你终于要自由了“。因为她被通知说要去离开这个世界,但是男主人公却选择了与他一同冰冻起来,走向未知的未来。
这种选择方式,常常会让我们去重新审视,正在发生的家庭生活、爱情婚姻当中的两个人;他们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男主人公先被复苏了,于是在等待着女主人公复苏,以及其后为了找回女主人公的一系列故事当中,遭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记忆,不同的历史;看到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人之间演绎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情感关系。可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制约、彼此之间的牵绊都逃不开。
而最后,发现了”只有跟相爱的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自由“。
这是一个真理,无论在未来,还是在现在。
3. 拼图、关于书评和剧透的悖论
我还希望用一些语言来写这个作者的用心之处。就是将一个浩大的历史背景,用剪切出来的片段拼凑起来,同时各个片段之间又互相组成、互相影射,让阅读者透过字里行间,发现蛛丝马谜,并不断的联络、拼凑起各个片断,使读者拥有一种称为福尔摩斯的快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猜想在故事最初进行设定时,一定是有一个编年史或者有一个线索图的,这样作者在写作的行文过程中,才不会疏忽细节,才不会遗漏小处。果然,作者在最后给了我们一个编年史(你现在别去看,你应该读完之后才去回味)。这个编年史,恰恰是让我们在阅读了所有文章之后,重新去排序并审视这个完整的故事。
是的,《复苏人》展示出来了星空浩瀚之下的惊心动魄的可能性,而我们现在能做的事情,就是去阅读,理解他,并思考。
其实我挺害怕写书评的,因为中文系出身的我往往会把书评写作成为一种文艺评论或者硕士研究生论文就是一本书的书评,写了45000字,所以我往往害怕将书评变成一个理论性的研究或者封闭式的解读。毕竟我们所写出来的东西只代表的个人的一种观点,甚至我们没有办法去回到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他最初的心态、最真的表情。
同时,我又害怕因为进入到故事评论当中,或者人物评论当中,在使用语言评论结构与叙事时,交过多的内容进行说明和引用,那么,又往往又会沦为剧透,这也是一种危险的边缘。因为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剧透的人。
所以,我写了这一篇推荐文章,很浅,不深,但是就像是在略加的展示;它更多的像是一个读完书之后的分享。
所以,如果你看过这本书的,再来看我的书评,那么你已经会比较认同我的一些说法。
所以,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篇新的文章来阅读,这篇新的文章会鼓励你去买这本书来,认真的去看、去品味,去花一些时间静下心来摩挲这书页,以及文字所带来的魅力。
我想这样的书评才具备效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