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此刻正是春意欲来未来的时节,满地铁的招聘系广告却丝毫不受影响,肆意撩拨着上班族们换个环境换个老板的“春心荡漾”。
去NB的公司,秀耀眼的offer似乎不再是毕业生的专属,跳槽黄金季到处潜伏着蠢蠢欲动以及欲言又止的传说:谁谁去了新公司薪水涨了多少,哪个行业今年依然面临巨大裁员压力,哪家公司表面光鲜内幕有坑……
趋利避害,人往高处走。没毛病。
那么,普通人眼中的高收入好工作,你以为真的是你以为那样么?
讲两个真实的例子。
90后:这可能是最好的却不是最适合我的
A工作5年,互联网大浪里的弄潮儿,技术含量和薪酬都很高的程序猿。级别和技术水平么,不久的过去,刚获得过某高水平技术大赛一等奖。奖金分批发,还没发完。
他却早就想离开。“我不甘心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是这样了”
A算是我认识的程序猿里最不像程序猿的了,有个故事他说过很多次,当年实习公司的老板说他是做销售的料,最后选择写代码可惜了。
他想转岗做产品经理,又苦于市场几乎很难给零经验的人转型机会;另外,薪酬的大幅跳水也是一大问题。
在这个现实和理想必须要平衡的年代,不是光有勇气就能够华丽转身的。
80后:已经比多数人幸运但我依然有苦恼
B工作10年,游戏公司场景概念设计师,光听名字就很高大上了对吧。级别和技术水平么,如果在我想找他制作合作之前,先彻底翻阅一遍行业相关媒体的话,凭我的脸皮估计就没以下故事了。
对于从小热爱绘画的他来说,目前的工作是既能够发挥绘画功底又能获得不错收入以及社会价值认可的职业了。
把兴趣爱好当成职业,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又一次,别人过成了你想要的生活,摆在我的面前。简直人生赢家。
没想到他也会叹气:“游戏行业做到40岁已是极限,我也一直在找转型的机会啊。”
原来,即使是自己兴趣所在,奈何世界不停变化,你不变则亡。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零散雇佣制、项目制外包的盛行,加之90后、00后们自我意识觉醒更为突出,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以兴趣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必将催生出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或者,前阵子非常热门的一个词语:斜杠青年。
职场上,我们听说众多叱咤风云人物的故事,似乎经历过的工种越多跨界幅度越大的,更易为大众们津津乐道。
这是因为,我们成长的环境缺失职业教育。念高中纯粹为了考大学,大学专业有多少人是根据兴趣选的(更别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大学四年迷茫的人,毕业后工作的前3年还是迷茫。念大学是都要走的路,工作是为了生存。
大多数人隐约感到目前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适合自己的路在哪里,该怎么走,明晰者寥寥。
所以我们希冀从成功者曾经不断试错的故事中窥见一丝影子,关于自己有朝一日觅得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舞台的影子。
其实,正如别人的故事终究陷于“你以为”,别人的成功同样不可复制。它们仅供作为精神指引,摆脱迷茫的道路只有一条——不断试错,找到自己。
在工作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在业余时间去挥洒这种天赋,幸运的是我们处于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只要有心,想学习一样新事物的门槛远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低。
热爱是最好的动力,生生不息。
从斜杠青年开始,把心中所爱的事业从业余到兼职,再到有朝一日代替能养活自己的全职工作。理想和现实的平衡,这一出,如何?
每一个华丽转身,都是从【找到自己】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