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第五章:再造新文明之长城内外
艺凡:接前文,前文提到,南方和北方都有问题。
易中天:对,咱们先看北方。
先看北方。北方的边界是长城。那个时候,长城以外的地老天荒才是北,长城以内淮河以北则是中,是文化先进文明璀璨的中国和中华,也叫中土和中夏。与夏相对应的是夷,是蛮夷戎狄,也叫胡。
艺凡:谁能想到,长城以外的胡戎狄成了内地的主人。原先的主人跑到了南方。
易中天:这样的变化谁都无法适应,包括那些胜利者。面对突然出现的权力真空和历史舞台,他们只能各自占山为王或者次第登场,五胡十六国之乱,原因就在这里。
艺凡:即便在这空前的动荡之中,文明的力量也仍在顽强地生长,从混乱走向有序则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易中天:于是前有后赵石勒的小统一,后有前秦苻坚的大统一。尽管两次统一都很短暂,未来的走向却毋庸置疑。而且无论羯人的后赵,氐人的前秦,鲜卑的北魏,都自称中华。当时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停留在部落时代,要么越过长城与中华认同。
艺凡:五胡选择了后者。
易中天:对。但面临一个问题,谁来统一?
艺凡:鲜卑拓跋部。
易中天:是的。
艺凡:这似乎没有道理。因为鲜卑在五胡当中是文化最落后的,拓跋在鲜卑各部中又最落后。
易中天:对,但,战国七雄中,秦国不是相对逊色吗?
艺凡:当时鲜卑有多少选择?
易中天:很多,上策是称霸中原荡平天下建立统一大帝国,中策是割据一方安营扎寨保住小政权,实在不行则退回漠北。
艺凡:进入内地定都平城变成农业民族以后,第三条道路在事实上已无可能。
易中天:问题是,作为少数民族和后起之秀,北魏即便能够实现统一,也无法将中国鲜卑化。这不可能,也不应该。他们唯一能做的,是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中国。
艺凡:要想得天下,必须中国化。
易中天:冯太后锐意革新,拓跋宏全盘汉化,原因即在于此。实际上,这也是必由之路。然而这就意味着数典忘祖伤筋动骨,也意味着改变鲜卑人的文化传统,损害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因此统一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北方还得再分裂一次,变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也得各自再政变一次,变成北齐和北周。
艺凡:北齐与东魏,北周与西魏,名为两朝,实为一体。因为掌握实权的,东魏和北齐都是高欢一族,西魏和北周都是宇文泰一家。宇文泰是汉化的鲜卑人,高欢则是鲜卑化的汉人。汉化的鲜卑和鲜卑化的汉,最后谁能胜出?
易中天:鲜卑化的汉人。但,不是高欢,而是杨坚。因为他知道,天下不定,根本问题在民族关系。高欢调和民族矛盾,结果被北周所灭;宇文泰要汉人鲜卑化,结果为隋所亡。只有做到了“汉胡互化,以汉为主”的隋,才最后成功。
艺凡:隋唐帝国的人民是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新民族融入了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各部。
易中天:因此可以叫做新汉族。在下一阶段,他们将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创造者。鲜卑脱胎换骨,北魏凤凰涅槃,新诞生的隋帝国其实是拓跋魏的升级版。他们和唐帝国的创始人,都是民族混血儿中的佼佼者,身上有着华夏文明的遗传基因,也有着少数民族的生命活力。创造新历史,他们当仁不让。这可是南人无法匹敌的,何况他们自己还有问题。
艺凡:南朝的问题又在哪里?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沼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