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别人说大学一年过得还算满意,和自己预期的差不多。我说,这一年没有我想象中的糟。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假了,仔细想想这一年学到蛮多,估计是弯路走太多,感悟才更深刻。
一、眼界很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我来到这所学校,看到与我目标院校完全不可比的实力之后,曾经一度想要退学,重读高三。因为无论从环境,资源,氛围,它都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后来男神说不同平台你也可以做得很优秀,如果真的想去,大一就准备考研啊,于是“没立场的我”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不同的大学有不同氛围的圈子,而在二本大学里的学生生活状态会怎么样,别人说过下面一段话:
“在大学里,特别是一般的大学,要适当跳出自己的圈子,随波逐流只会让你变得跟大多数人一样普通。”
很多时候就像温水煮青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被局限在哪一个角落,却还认为自己看到的世界很大。
这就是我说的“眼界”为什么重要,你可以在大学伊始不知道有比你更优秀的人还更努力,但你必须要去考虑四年后你拿什么和别人竞争,当HR问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的时候,你可以自信地说出来吗?
二、主动些,敢于试错总比什么都不做好
高中的世界比大学的世界纯粹多了,那时候我们不去做没有人会责备你,因为那时我们只要备考就行了,老师不会和你说大学的真实状况,来宣传的师兄师姐他们会说累但充实,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但当你被推搡进了大学后,发现它不只是象牙塔,而是社会的小型缩影,你突然发现,原来分数一样的人不代表能力一样,他们之前受到的教育资源比你好,也比你主动,无论是什么都有竞争,或许在你犹豫的关头他们已经下定决心并且有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计划,而你呢?什么都没有。
刚开始会有很多过来人和我们说,在大学里你要主动去做一些事。可是人啊,都是不吃点苦头就不会成长的,在你看到别人从容地走上台演讲,条理清晰,反观自己却还在台下默默深呼吸跟自己说不要紧张,脑袋一片空白,你根本不懂,怎样才能把控语调语速的变化,去呈现一个最自信的自己。
失败后你不敢再试了,看着别人拥有你想要的,就自我安慰,又继续无所事事。
试一试,总比什么都不做而遗憾来的好,因为在大学里,试错的成本是最小的。
三、经历永远不能被复制
上一个观点提到过来人,是啊,有他们的经历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不要忘了,再平凡的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牛逼的。
当我们听到一些很厉害的大牛在分享他们的经历的时候,我们总会趋向去模仿,可是每个人的人生就不尽相同,你不能保证自己能付出和他们一样或者更多的努力之后就会变得和他们一样,这有关于前20年个人所受到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教育熏陶后的个人魅力,更是对所追求的目标在心中的分量和有什么能力可以实现它区别。
但我们仍然可以去借鉴,而不是一味地模仿。
去看别人的的经历,那些关于时间管理,事情安排,哪怕是怎么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后向我们的分享,对我们而言都是财富。
我们现在开始反感鸡汤文,不是因为它泛滥,而是因为,他们写的都是别人的人生呐。
我是朝堇,希望能有一些文字触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