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做:请就这篇文章去分析:是由哪几个“点”连缀而成的,怎么体现了不同点之间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和A1/A2的连缀。发到简书,加tag: #拆书学习法训练营#,并投稿至「拆书学习法训练营」专题。
文章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8TqP0OcT61Kx_CalroNowQ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不确定性”对人做决策时起到关键的影响,从三个点来进行论证:
1、关于“不确定性”的研究;
2、结论说明:“薛定谔的猫”心理学原理解析;
3、现实案例印证结论:“职业瓶颈”的选择。
前:先是通过一个大学生在知道挂科前后对于是否选择出游的影响的一个研究引出。
因:;如果知道自己是否挂科,那么就可以很果断的去选择是否出游;而是不知道结果的时候,内心犹豫不决,做决定也会裹足不前,即使选择出游也做不到心安理得。同样,第三点中很现实的一个例子,也印证了这一假设。
后:有“前”才有“后”,当我知道前面确定的结果之后,我才好做后面的决定,无论对错,都是我主观意愿选择;
果:如果不知道,则会造成后面决定的难以抉择,内心也惴惴不安。
适: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对于自己很看重的事情,需要知道结果后才好做抉择,这样一方面谨慎些,另一方面内心也更安心点;如果对于自己不在乎的事情,知道结果无所谓,则不会影响后面的选择;
用:这件事情对自己很重要,那么就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去不断衡量,并作出自己慎重的决定。
边:影响一个人行为及做决定的因素: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避痛苦。任何一个人之所以会采取或不采取任何行动,完全取决于痛苦与快乐的程度,哪方较大,或是当两方面均有痛苦时,则取决于哪一方的痛苦程度较高,以此来主导其决定和行为。
界:区别在于一个强调的是个人的感知,一个强调的是结果的不确定。
A1:想起自己几年前参加考研,当时就是为了体验考研的感觉,决定让自己不错过两天的考试,但是恰巧第二天的考试与驾校考试冲突了,当时在犹豫是选择考研还是去参加驾校考试,其实考研错过了就没机会了,再报的可能性为0,而驾校的考试可以再安排,其实我内心是不想去考研,但是还是给自己找了个“合理”的“借口”,其实驾校考试考不考,对我做这个决定影响不大,但是还是内心有种不安感。
A2:我是一个天秤座,典型的选择困难户,我想以后在做决定时,可以给给自己两个选项,是,如何,不是,又如何,如果判定自己会做某种选择,则不用再心神不安,犹豫不决,让自己做一个果断的人。
【内心OS:迷迷糊糊的写完了,对这块的理解还是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