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外婆住在我家这边,共同生活的这段时间,倒是让我想到了很多事情。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是妈妈的女儿,妈妈是外婆的女儿,外婆是曾外祖母的女儿,有一种很密切很密切的联系。这样的欢喜持续了大概几年时间,直到我意识到每个女孩都有这样的幸运,每个男孩也都有来自父亲那一方类似的幸运之后。但即便是那样,我也觉得很开心。
小时候,常听人们说“四世同堂”这个词。在我人生的这前二十年里,我一直都是在“四世同堂”的环境里长大的。长辈永远都是联系一整个大家庭的纽带,每逢过年,大家都会回到长辈身边。后来,曾外祖母离开了,我突然觉得,“四世同堂”,在我之后的这几年里,渐渐成了一种奢望。我算是整个家族里小一辈中年龄较大的,再次置身“四世同堂”的大环境里,应该是我们这一辈有了自己的宝宝的时候了。也许很快,也许很慢。(当然,我觉得这个担子应该主要是我哥肩上。)
这篇文章放在这里有段时间了,直到今天,3月14日,时隔很久,我再次打开简书,才想起它的存在。这是我为数不多的开了篇,搁置了一段时间,也还是想要继续写下去的文章。
前几天,外婆的母亲,离开了我们。有点意外,曾外祖母离世的前几天,曾跟外婆说:“世兰(外婆的乳名)啊,你这几天晚上,就在这里陪陪我吧。”于是,那几天的晚上,外婆每天都是跟曾外祖母住在一起的。老人家离开的那天,本来按照排班,也应该是外婆在照顾,几位舅爷体谅外婆前几日辛苦,便提出帮忙的建议,正好那天也是年三十夜。但谁都没能想到,老人家就是那天晚上走的。就在距离新年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时候。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的时候,外婆哭得很伤心,那时的场景,每每回忆起,都会觉得很揪心。就像二舅爷那天经历了通宵之后,坐在车上犯困的时候,也还是不忘记念叨:“以后,我就没有妈妈了啊······”
这件事情成了外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遗憾。(直到我开学回南京的时候,外婆只要一歇下来,都会忍不住地开始难过。)寒假的最后,我把外婆接到我家那边去小住了几天。
刚到的那天晚上,我带外婆去了妈妈工作的地方,正好碰上了妈妈单位里发生了一点点情况,妈妈被连累到了。外婆看到的当时,一下子就生气了,开始维护妈妈。妈妈跟我说,让我先把外婆带走。
在回家的路上,外婆也一直在跟我说做错事情的人有多么过分,妈妈的工作有多辛苦,多不容易······其实,作为女儿,我已经对妈妈工作中会出现的这些突发情况见怪不怪了,却鲜少有像外婆这样心疼的时候。在外婆作为妈妈的妈妈的面前,我作为妈妈的女儿,深觉惭愧。也许,这就是妈妈和女儿,在某种程度上的一种差别吧。
后来第二天,外婆还是坚持让我带她去看一下妈妈的工作环境,她始终有些放不下心来,即便昨晚的问题以及得到了妥善处理。
外婆走之后,妈妈跟我聊过一些关于外婆的事情。因为母亲还有弟弟,所以,与外婆相关的事情有很多,从麻麻很小很小的时候,到后来长大成家,拥有属于自己的另外一个家,外婆一直一直都是母亲的母亲,是很称职的母亲。
当然,这些故事,都是在我成年后在知晓的,我小的时候,也许是母亲觉得那么小的我也听不懂这些,所以鲜少会跟我提起。后来的我年岁渐长,也有了很多契机,便也慢慢听说了些许。(具体的就不展开说了,或许,这也是她们之间的秘密吧,各自心里都明了,却很少对外人提及的秘密。)在我的立场上听说这些,也会觉得十分感动。
关于我和我的母亲,怎么说呢,我应该还是在这么一个提及母爱,却又万分羞涩的年纪吧。所以,这里也还是只此一笔带过吧。就像小学时学的高尔基所写的那篇文章一样,感情线是相互的,不仅仅是母爱女,女爱母也是存在着的。
当然,并不是说,妈妈对子女的感情只在子女身上有体现,我觉得,妈妈们的这份感情是延续的,延续到了子女的宝宝和子女的家庭。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也的确见到了这三维母亲在这份感情之间的相互延续,至于细节,早已不是什么重要的存在了。只要我们曾经受过这份感情的庇护,便会感慨妈妈的不易与伟大。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这是《请回答1988》里的一句台词,我很喜欢,相信也有很多人一样是喜欢这句话的。
也许更多的事情,需要等到我也成为一名母亲之后,才能有更深的感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