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笔记12--常人方法论

加芬克尔是常人方法论学派的创始人,带领学生开辟了新的“工作研究”领域,加芬克尔试图从经验研究上证实现象学社会学的观点,并从理论上给予更具批判性的表述。

常人方法论,强调研究人的日常活动,尤其是社会互动中形成的习惯性的方面,考察人们使用什么手段赋予日常生活世界以意义,即 怎样构造实在。

加芬克尔的两个理论旨趣:

 》社会学研究应该面向日常生活,分析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常识性知识、程序和技巧组织实践活动,关注于日常的、毋庸置疑理所当然的、延续展开和不断建构的社会实在

》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社会学知识与日常知识或常识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一.常人方法论的理论背景

1.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

现象学对常人方法论的影响:

 》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概念,确立现象学与常人方法论共同研究的基本现象,对社会世界事实性的认识

》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科学世界、自然态度、科学态度的区分,形成常人方法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关注及其对科学理性与常识理性区分的基础

》 胡塞尔提出“主体间性”概念,将常人方法论引入互动着的个体间共享的主观世界

      主体间性,一面意味着“自我”和“他人”两个主体间的关系,一面也意味着我和我们的关系,主体间性涉及主体间的共同性和它们沟通的可能性,正是这种主体间性构造了与人类有关的世界的意义。

常人方法论据此将社会事实看作一个主观建构的过程

舒茨为常人方法论提供了研究的主题和理论基础,从认识论与哲学上为研究生活世界提出了理论:

    重新设定社会学的关注点,即普通人如何构建世界的意义

    常人方法论则试图从经验上对舒茨的研究予以考察和论证

    常人方法论只注意对日常生活语言和行动意义的经验研究,并不试图概括出普遍规律

2.语言学与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的意义在于其用法,只有在使用语言的过程和情境中中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认为任何“语言游戏”必须拥有一定规则,否则词和句子的意义就没有依循,因而失去意义。规则不是决定性的,人们也不断建构规则,其语言哲学加强了社会科学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深切关注。

3.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关联

  常人方法学以传统社会学和主流社会理论的彻底批判者的身份出现,拒绝承认与经典社会学的任何联系,而后又以涂尔干的真正继承者自诩,使其在理论上受批评,实践上受排挤;与符号互动论的关系也模糊不清

加芬克尔认为社会行动模式源于行动者不断完成的暂时的结果,而非单纯依赖于规则而存在。规则是行动者在行动中构建出来,是使行动成为可说明的和可描述的一种“工具”

常人方法论和符号互动论二者有很多重要的关联:

    都将研究重点置于日常面对面社会互动的微观分析;

    都重视语言在社会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都主张从行动者的立场解释现实的社会生活;

    都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体性基础;

    二者对于实证主义的共同不满,使之建立起一种共生关系

二.常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1.社会秩序的性质:对传统社会学的挑战

常人方法论以激进的批判和彻底的反思形象出现,表现在三个方面:

》批判和反思传统社会学,尤其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理论日益脱离社会实践的倾向;

》 忽视对于日常生活的分析,扭曲了社会现实的本质,要进行一场范式革命,建构揭示日常生活的理论

》拒斥传统社会学关于社会和人的形象的假定;认为社会事实是一种反身性的社会现实,指向情境的处于不断建构的过程中,而传统社会学假定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存在物,认为社会现实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中,行动者并非消极的傀儡         

传统行动理论中“人的模型”,认为行动者通过对内化了的规范的主动遵从而达到其行动的一致性

表现为:文化的傀儡,心理的傀儡忽略了人类实践的积极创造性

前者指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人,按照共同文化预设的行动与合法性选择而行动,产生一种稳定特征

后者指心理学意义上的社会人,受精神病史、健康状况及其他精神机能而产生稳定特征的行动选择

胁来支持的最强有力的统治者的专制和命令;

        斯宾塞,较发达社会是通过其成员之间的契约关系网来实现秩序;

        涂尔干,社会秩序的基础是集体意识;

        帕森斯,将秩序问题具体化为是什么使社会维系在一起,将秩序问题与行动和价值结合,建立唯意志论,唯意志论的秩序不是纯粹的强制性秩序,也不是纯粹自利主义的利益权衡的结果。社会中存在一种共同价值体系,在社会成员的共同社会生活中被制度化。 社会又以约束的方式,使行动者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这种共识,使之内在化为社会成员的行动准则

        加芬克尔,上述理论预设中的行动者是“判断的傀儡”,行动是被动服从而非主动和创造的, 稳定的一再出现的社会行动模式是行动者权宜性努力的成果。规范与其说是先于行动,作为行动的蓝图发挥作用,不如说是行动后使行动成为可说明的工具。社会的“秩序”的基础,如果有的话,也是认知性的而非规范性的。

生活世界就是不断被我们的行动所修正并不断修正我们行动的世界。---舒茨   

2.日常生活及其推理实践

  常人方法论研究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常识性知识、程序和思考来解释日常情境并行动的方法,并从普通人的日常行动及其看待行动的思考模式出发来考察社会现象

  假定:人是理性的,日常生活也有秩序和逻辑,但常人使用日常推理而不是科学推理来完成日常生活实践。

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社会学训练的普通行动者,才是现实社会的真正建构者和诠释者,处于既定的客观社会现实中,自然而然地按照既定的社会规范行事

    以大量重复性的习惯动作和行为模式创造深处其中的社会世界,建构关于社会世界的实在感

  ∴社会学的任务不过是观察日常生活中业已存在的运作机制,发现日常实践活动的形式特征

常人方法论关于日常推理实践的六个核心主张

    社会活动是有秩序的;

    这种有序性是可观察的;

    这种可观察的有序性是平常的;

    这种平常的、可观察的有序性是有取向的;

    这种有取向的、平常的、可观察的有序性是理性的;

    这种理性的、有取向的、平常的、可观察的有序性是可描述的;

  常人方法论中加芬克尔提出的几个重要概念说明上述日常推理实践的特征:可说明性、索引性、反身性

  实践的可说明性,是日常实践推理的最基本的假设,意味着行动或实践可以被参与者或旁观者向他人描述报道

    可以被看到、被谈论,并由此为成员所理解,成为可认识的行动或实践。     

      说明,指行动者解释特定情境的方式;

      说明实践,指一个人提出说明而其他人接受或拒绝该说明的方式;

    日常实践行动中,规则规范是行动者理解和说明其实践行动的参照,规则规范具有双重说明属性:

      实践行动与规范性常规一致的情况下,规范规则可以有效地赋予行动者自我存在的解释;

      行动与规范性常规偏离的情况下,这种偏离被赋予“辅助性阐释”,并主动寻求特殊情境的说明

    规范规则是实践行动可说明的基础,其作用在于使实践行动成为可描述的与可说明的

  表达的索引性,源于语言学,主要研究语句可能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意义,加芬克尔将之用于社会学分析 

    指人的行动和场景之外的社会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日常实践的可说明性本质上就是索引性表达

      索引性表达,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知识,完全由情境限定;

      客观性表达,指对事物的客观性质的普通特征予以描述而不受描述者与特定情境限定;

      前者是日常表达的特征;后者是科学表达的特征,人们据此建立精确科学,建立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命题

    对于日常实践而言,索引性表达本身具有合理性,社会学研究的任务即描述和说明索引性表达的合理属性

    谈话中很多东西被理解是依据大量谈话中未涉及的大量无穷无尽的言外之意,即 “合同中未言明的条款” 

    这些条款使现有规则不可能预先决定行动,实践行动的索引性属性决定了实践行动的可说明性

  行动的反身性,日常实践中行动、场景和说明构成复杂的整体。指行动与说明和场景之间的不可分性,

    说明是行动的内在组成部分,说明 行动也不能独立于其从社会角度组织起来的运用场合而存在

    视日常行动为一个反身性建构过程,即“文献解释法”:指将一种实际现象当作一种预先假定的

      基本模式的证据、说明或代表,基本模式来自个别证据的引申,个别证据又在基本模式上作解释

      模式自身与模式的特例相互强化、相互证明,互为对方的反身

    所有谈话本质上都是反身性的、自我描述的,谈话意义的建构过程亦被当作意义构成的一部分

      成员的系统表述不断创造着谈话并通过证明其可理解性而描述着这一环境

      与此同时通过同一程序,成员建构并描述作为一种可观察现实的环境   

    ∴实践行动的反身性虽不可避免指向行动置身于其中的环境,但并不等同于符号互动论意义上的情境定义

  反身地标准化过程,指实践行动者在用其所属的互动模式理解具体互动行为时

    同时也将互动过程本身确定为一定类型的社会结构,因而实践行动的意义是反身性地构造起来的

  社会就是实践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建构过程,是行动者的理解过程   


3.社会学及其推理实践

  常人方法论的无差异,这一概念有两个含义:

》 类似于韦伯价值中立原则,即研究者采用非个人的方法论,不对日常说明的本质作出道德判断,而是分析它们如何被用于实践行动中发现人们用来提出、理解、接受和拒绝特定说明的方法;

》类似于知识平等论,即常识推理与社会学推理的对称性,常人与专家的平等地位,强调社会学要基于成员的立场、运用成员的方法进行说明;

舒茨、韦伯、涂尔干都将社会学家视作社会世界之外的观察者,常人方法论则提出挑战:

    主张用普通人处理日常生活的方法、人与人交往互动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不仅社会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是日常生活,而且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

    社会学同日常生活的关系也是一种日常关系,也应当用常人的眼光和方法去理解;

     进入常人世界,社会学问题域的变化:

    社会结构研究转向人际交往研究,抽象的模式分析转向具体可直接感知的日常实践分析,对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的理解也发生根本性变化

      评:常人方法论的无差异性包含着常人方法论关于社会学方法论的反身性主张,涉及两个方面:

》 对社会学研究本身的反思,和对传统社会学朴素性的批判;

》 要求社会学研究必须有助于揭示日常实践活动的反身性特征,方法论的独特适当性,即根据研究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现有的研究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研究目的,探索与发现对其研究对象而言独一无二的方法,这些方法具体包括什么则由研究者视情况而定。

常人方法论拒斥传统社会学标准化的研究方式,也拒斥非反思性的社会学推理;

遵循现象学的描述方法,要求研究者直接观察并直接参与到研究的环境中去;

出于忠实记录事件发生过程和场景的需要,偏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的运用; 

发展大量局部研究的方法,倾向于实际研究中践行宽泛不具体的准则,而非建立系统的框架理论

破坏性实验,引用舒茨关于日常生活构成预期的分析,表明破坏视角互易性基本假定的行动将导致迷惑和试图恢复情境的努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实验,而是一种例示。目的是通过打破常规从而发现常规:通过打破正常生活秩序,观察社会现实如何得以重建的过程; 说明社会秩序的建构时刻都在发生,而人们并未察觉自己参与其中;   说明社会现实是柔性的、脆弱的和容易损坏的;扰乱现实的稳定性,重新打开已经黑箱化了的现实建构过程,使不言而喻的确定性成为问题

 进入“自动加芬克尔状态”:现实重新处于一种形成中的、包含各种变化可能性的状态

开展破坏性实验研究依赖于三个条件:

》情境结构是构造的,以便被研究对象不将之当做实验、游戏、骗局、玩笑;

 》 对象没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来重新构造现实情境;

》对象没有获得帮助以形成新的界定;

破坏性实验的四类例示:

》 破坏意义关联的一致性;拒绝普通用语中理所当然的意义,坚持对方详尽阐明所说的话的准确意义

》破坏关于地位模式的共同经验;

》破坏对司空见惯的事项的背景理解和适当认知;

》破坏关于真实社会世界中成员资格的常识知识;

 常人方法论发现的日常互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寻求正常模式;互动双方对情境的定义感到模糊就会产生紧张,会提示彼此回到正常模式中

》进行视角交互;行动者假定,如果交换位置,就会具有同样的经验,除非受特定信息干扰,行动者一般都趋于忽视由于他们的独特活动所引起的视角差异

》运用等等假定;互动中出现过多隐含信息,行动者一般会等待必要的信息,以使对方的言辞行为有意义

三.常人方法论的发展和影响

1.常人方法论的发展

      萨克斯将谈话本身作为一种人们处理日常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活动,纳入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将研究的焦点集中于谈话者形成谈话活动的方法和程序,揭示互动得以产生与理解的程序与预期。

        谈话分析是经验研究;关注于发生在现实环境中从事日常活动的人们之间的真实对话,将谈话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关注话语之间的关系而非谈话者之间的关系。将谈话视为成员的实践活动;强调谈话活动的自我组织过程

        自然主义的方法论;强调完整保持谈话过程的信息,保证研究材料完全来自日常生活。后期由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分析转入制度化领域中的谈话分析,涉及各种制度化场景中的谈话互动。日常生活和制度化环境中,人们的谈话行为都受谈话轮次系统的制约,并影响不同谈话者常规性互动的范围。制度性谈话分析与日常生活谈话分析之间存有内在的连贯性工作研究,涉及专业工作本身的复杂技术性细节,认为这些细节体现了具有胜任资格的实践者的局部实践成就。方法论上涉及各种研究方法与技术应用,又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研究策略和方法 

2.常人方法论的影响

      常人方法论由美国社会学与欧洲社会理论结合而成,对主流社会学持鲜明的批判反思立场,不被其接受承认。

      开展的破坏性实验,被指责为违反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使其处于社会学理论界的边缘地位。

      常人方法论与现象学和现象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

        但常人方法论的概念术语越来越摆脱现象学色彩,后期这一特点更加突出

        对舒茨之后的现象学社会学很少关注,发展出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现象学社会学关注人类意识、人类动机,而常人方法论更加关注经验实证的、可观察的社会活动。

      常人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生活世界的独特视角,对解决当代社会学理论二元对立问题提供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常人方法论逐渐进入社会学体制,其思想日益为主流社会学家接纳和吸收,被整合到研究取向之中,但在与其他社会学流派的视角融合和理论综合方面,没有作出富有成效的贡献。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常规学科,如何塑造可用于指导研究工作的标准范式,也需要更多努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