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李秀成自述》,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坐实了其投降的罪名。
摇尾乞怜,贪生怕死,成了李秀成最后的标签。
他真的面对死期,出卖了部下,败污了气节,以换取朝廷怜悯,以苟活区区时日吗?
拨弄重雾,让我们回到170多年前,置身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01 李秀成的谋略功劳,是诸王之首
李秀成是广西人,1849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加了金田起义。
之后随太平军从广西打出来,因作战英勇,被一路提拔。
但在太平天国初期,一直做副职。
1856年天京事变,东王、北王被杀,翼王负气出走。
加之之前,南王、西王均已战死。
太平天国早期领导层已散架,洪秀全在天王府,廷无主政之王,朝无佐政之将。
曾国藩及各路清军,加紧攻打,欲趁此机会置太平天国于死地。
太平天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洪秀全当机立断,大胆起用了名不见经传的李秀成、陈玉成。
许多后人的著述,众口悠悠地说,洪秀全自踏入天王府,就沉溺于奢糜享乐,酒色女人,不理朝政。
对他的评价是昏庸无能。
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能以霹雳手段诛杀了飞扬跋扈的东王?狡诈无比的北王?
并且,目光如炬,在危机重重中,提拔起两员擎天大将?
李秀成、陈玉成也真不负天王厚爱,上任后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攻苏浙、夺安庆、战上海、卫天京,打得清廷各路将领,跳水的跳水,上吊的上吊,闻名而跑,望风而逃。
双剑合璧,双星闪耀,让太平天国出现了中兴的曙光。
尤其是1862年之后,李秀成一人独撑大局,指挥太平军屡屡给清军以重创。
李秀成的谋略和功劳,应在太平天国诸王之首。
于清廷和太平天国,是天下之争。
于李秀成和曾国藩,是你死我活的绞杀。
成王败寇,对于失败者,谁都不会手软。
况且,大清律法赫然在列,反叛朝廷的重犯,必得凌迟处死。
李秀成身为主帅,从加入太平军那天起,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一个与清军死磕到底的主帅,又怎会贪生怕死,苟且偷生呢?
将军百战穿金甲,惜未策马破楼兰。
胜,是天意。
败,是宿命。
李秀成清清楚楚。
02 对战事的发展,李秀成最清醒
1863年秋,战事的发展,对太平天国,非常严峻。
安庆早已失守,天京粮道被切断,苏州、无锡、吴江相继陷落,杭州危在旦夕,
天京已成一座孤城,守城的将士时常因饥饿而晕倒。
10月28日,李秀成从前线匆匆返回天京,第二天,就上朝瑾见天王。
他要凭一己之力,挽救危局。
天王问他以当下之势,有何良策挽救天国?
让城别走!
他以一个军事统帅的身份,向天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在当时,这个想法是那样的匪夷所思,因为历朝历代,保住了京城,就是保住了国。
但,李秀成非常清醒,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清兵围困天京达两年之久,安庆被夺,粮道断绝。
近来,天京城东、西、南三个方向被围得铁桶一般,天京已成一座孤城。天京城外虽有30万天国将士,但他们分布于江苏、福建、浙江、皖南等几十个地段,正与湘军、淮军、清兵苦战,无法救援天京。
天京城内三万多人,文官多,武将少;老幼多,青壮少;妇女多,男丁少,能够守城的不过几千人,这样,天京城粮草断绝,外援不至,继续困守,只能坐以待毙。
为今之计,只有放弃天京,放弃苏浙,杀出重围,进军中原,会同坚守在外省的太平军,养精蓄锐,再图进取。
这个谋略,现在看来,也闪耀着天才的光芒。
如果天王依计而行,至少不至于失败得那么快。
但,却被天王无情地拒绝了,还把李秀成臭骂了一顿。
君臣不欢而散。
回到家中,李秀成族弟,侍王李世贤问哥哥如何打算。
李秀成沉吟良久,凝重而悲切地说:陪天王死在天京。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处。
1856年,翼王石达开与天王不欢而散,负气领军出走。
1863年,忠王李秀成与天王不欢而散,决意战死天京。
时隔八年,又是清秋。
一走一留,足见胸怀。
李秀成是清醒的,他知道留下来,必死无疑。
如果他是贪生怕死之辈,怎能在满腹委屈之后,还决意留在天京,将生命投之于刀斧剑戟?
03 换马断后,其忠可表日月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离开了人世。
五天后,李秀成及满朝文武扶15岁的洪天贵福即位,称幼天王。
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被湘军攻破。
大势已去,李秀成匆匆回家,跪地别过母亲,护幼天王,从太平门冲出。
冲击之前,他把自己日行千里的战马换给了幼天王,自己则换了一匹劣马。
突出太平门之后,他又把仅存的千余人分成两拨,分七百人护幼天王逃命,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三百人,断后。
换马、断后,其忠可表日月,其勇足泣鬼神。
一个胆怯鼠辈,如何能在命悬一线时,把生的希望给别人,把死的结局给自己?尽
尽忠、尽智、尽心、尽力,忠王李秀成,称得起一个“忠”字。
一番血战,人疲马困,他力竭被俘。
押解到曾国荃处,对李秀成恨极了的曾国荃命手下用刀,硬生生割李秀成腿上的肉,他还不解恨,自己亲自用锥子,对李秀成浑身乱刺,李秀成血流如注。
但,忠王李秀成,凛然而立,不发一声,毫无惧色。
铁骨铮铮,胆气绝伦。
天国已败,他又何惜此身?
但,李秀成还想做最后的努力,哪怕希望是那么渺茫。
引刀一快容易,那么多的天朝将士何从?
与其白白送死,不如以名节做赌。
效姜维之事,以皇位为诱饵,以屈膝为手段,策反曾国藩。
如成,则三四十万太平军将士性命可保,待曾国藩北上反清,或者可以伺机而动,集天国旧部,东山再起。
这是一个逆天的惊人构想。
于是,一份洋洋洒洒几万字的《李自成自述》渐次完成了,他必须做得比姜维对钟会更谦恭。
以曾国藩当时的实力和他部属们的意愿,挟攻破天京之势,易帜反清不是不可能,
但,曾国藩的谨小慎微和儒教思维,决定了他不敢,也不能。
忠王李秀成,最终死于曾国藩刀下。
惊天谋略或可尝,后人戚戚说忠王。
PS: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