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很委屈告诉我,她与爱人之间的关系:“我看他心情不好,我一直安慰。谁知道他还嫌我烦……”由此,我想到了“越界”问题。
我们和不太熟悉的朋友之间,界限比较分明,知道距离,知道彼此的界限范围,不太容易“越界”。在亲密朋友和家人关系中,容易发生越界,因为双方情绪容易爆发,无需克制,也因为特别在意对方,希望对方好,希望对方情绪和行为都是理想的状态,就会帮对方决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难免就会越界。
在萨提亚的家庭模式理论中,讨好生存姿态的人,也容易越界。因为讨好的人,会认为别人生气、不开心是我的责任,我要想尽办法让人高兴和满意。为避免冲突,会多做很多可能是越界的事情。
还有一种越界的情况,是把其它人的进步当成我的责任,在个人敏锐发现认为的问题以后,喜欢助人,喜欢讲道理、提建议,按自己标准希望对方改进。
越界者往往自我价值感较低,其背后原因,是一个渴望有价值的自己,希望从对别人的帮助中获得价值感和认可。越界可能导致的后果:别人感觉个人地盘和决策受到干扰和侵犯,主动越界者会感觉“好心没好报”,自己很累去帮忙去安慰,别人却并不领情。
合适的关系,是互相支持而不是干涉、互相关怀而不成为负担,既亲密又有独立的空间,语言是否犀利都没有问题,重要的是情感上有爱。
一、 觉察越界的标志。通过镜像神经元的功能,我们迅速理解他人意图、直接体验别人的情感。由于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类的学习新知、与人交往、认知能力、模仿能力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之上。我们在公众场合、与他人互动,行为是否合适,镜像神经元会给我们反馈和指导。
是否越界可以从对方的反应来判断,如果你试图关心对方,对方却非常反感,那可能就是越界了,要注意回到自己的领域。
二、 别人没有先行找你协助解决某问题,你不要主动去干涉过问对方。他也许没有想好,也许他自己可以解决,也许时机不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可以应用在此处,对方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要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对方才是解决问题和改进的主人公,我们不要主动提出:“让我来帮助你吧!”即使你认为自己看到了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方案。
三、 对方情绪低落时,给对方时间和空间,让对方慢慢恢复能量。情绪也许有引发事件,也许没有明确原因。多数情绪低落,与压力、劳累有关。不要试图去问候、去安慰、去同情、去说服……只需要说:“我相信你会处理好的,如果需要,我永远在这里,永远支持你!”
四、 语言无论多么正确,出发点无论多么为对方考虑,如果对方此时不需要,一切都是噪音。你试图改变一个人,只能带来抗拒。有时,沉默的高品质陪伴,比喋喋不休的语言更有爱的力量。
亲密关系中,更要注重界限,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命、决定和行为负责。助人者决不是谁的救世主,如果对方有改变,也是对方内在智慧主导的结果。
如果有强烈意愿助人,那就做个催化者、引导者、支持者、陪伴者,赋予对方生命内在动力和能量吧!
百天写作第85天。热心助人者,往往会忽略界限问题。人际关系出众者,也会出现界限模糊的情况。
要时刻提醒自己:别人不是比你弱小的人,他最懂得自己的事情如何做,他也为自己的生命尽了全力。助人,要在对方需要的时刻,而不要在我们认为正确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