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希_ 参赛编号:005
2018年04月26日 星期四 天气 晴
01
今天,我第二次阅读余华的《活着》。初看《活着》,便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余华在自序中告诉我们: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意味着什么?余华也在自序中给出解答:“活着”在我们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的创作源自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和老黑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经历着不同的时代,属于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可有时候他们就像同一个人。同样经历着人生的苦难,依旧对世界报以乐观的态度。
读完《活着》,福贵苦难的人生让我感到压抑,眼看着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只能无力接受。当我们被逼迫到世界的尽头时,我们将不害怕任何事情。福贵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往后的日子只能一个人过。他说:“有时想想会伤心,有时想想又很踏实,哪怕某天两腿一伸,也不用再担心谁了。”
我想,我是被福贵的人生态度所折服了。历经苦难,仍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我想,我们所缺乏的正是“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的人生态度。
02
观其福贵一生:
年少是个阔公子,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因赌博把家产输了个精光,间接导致父亲死亡,从此家道沦落。
当他痛改前非认真生活时,却被抓去当兵,被迫与妻儿老小分离。回家时,母亲已不在,女儿成为了聋哑人,儿子把自己当做陌生人。悲惨么?如果你觉得这已经够悲惨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往后他的儿子有庆被抽血致死,女儿难产致死,妻子遭受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巨痛之后,也离他而去。本以为还可以和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相依为命,可最后他们都相继离福贵而去,留福贵一人面对生活。
福贵这一生悲惨么?肯定的。那他就一定只有痛苦么?未必。在他输光家产家徒四壁之际,妻子家珍仍对他不离不弃,儿女亦陪伴左右,还有女婿和外孙,他是幸福的。
福贵,一个在许多读者眼中那么不幸的苦难者,尚且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那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时代,丰衣足食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喊苦?
我们不曾经历过别人的苦难人生,就在一旁悲情哭诉自己的不幸。其实,真正不幸的人,从不会肆意渲染放大自己的不幸,他们只会默默忍受一切,为今后的生活努力。
03
想着福贵这苦难的经历,他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而是微笑着迎接生活,我不禁感叹,继而想起自己的经历。
记事以来,我就是别人眼中不幸的孩子:没有父亲,母亲改嫁他乡,从小受尽冷眼与嘲讽,倍受欺负还不敢反抗,因为反抗了只会换来更痛苦的打压。
每当我受尽欺凌时,脑子里总会冒出去死的念头,死了以后一了百了,再也不会倍受欺凌。年幼时不懂事,以为死了就不会有痛苦,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有多么幼稚。
曾几次目睹别人无意中在奶奶面前提起父亲,奶奶潸然泪下的情景。也曾亲眼见到奶奶为了筹集我的学费,哀声下气向邻居求助的窘困。
看过太多冷嘲热讽,经历太多人情冷暖,才慢慢看透生活的本质。生活远没有自己以为的那般糟糕,关键在于自己如何看待。
我开始改变,不再觉得自己不幸,更不会觉得自己活得很苦。我开始微笑面对一切,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接受父母不在的事实。
当我以乐观积极的态度生活时,才发觉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老师表扬我上课积极,同学主动找我玩,连带着天气都是美好的。
我成绩越来越好,朋友越来越多,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若我不说自己的家庭情况,没有人会知道我其实是个没有父母的孩子。他们只会觉得我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是个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的人。
我开始愿意相信,生活是可以选择的,选择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生活会报之以微笑。
我们谁也无法否认,乐观豁达的心态有利于我们经营生活,不是吗?
诚如福贵一般,哪怕历经生活中所有的苦难,都不曾抱怨生活,而是依旧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
愿人世中每一个历经苦难的我们,心中永远存着一份美好,带着这一份美好看待这个世界。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再怎么艰辛困苦的经历,总有值得回味的幸福。
活着最大的意义,就是永远心存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