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体会到被唠叨的幸福恐怕得等到自己能唠叨的时候吧。
我没有发觉自己已经“堕落”成唠叨族成员了,指出这一点的就是声称自己耳朵要被磨出茧子的宝贝儿子。
唠叨绝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是个人就可能会唠叨,而被唠叨的对象多是他或她至亲至爱之人,否则对着个陌生人唠叨个不停,定会被认为是精神偏离正常轨道了。
儿子说我唠叨是有原因的,我细细地想仔细地找认真地思考下来的结果就是他对自己不愿意主动做的而我非要他做的事就说我唠叨。
每天唠叨的事情无非是如下几件事:
1.对早上不愿意起床的他,喊至少三次“起床了,不然就迟到了”;
2.吃饭的时候磨磨蹭蹭,只好一遍又一遍的督促,“快点,快点,不然来不及上厕所了”;
3.准备上学的时候,再三叮嘱“书包整理好了吗,该带的都带了吗?不用的拿出来了吗?水杯放书包里了吗?作业真的没有落下的吧?
4.放学回家了,与小鬼斗智斗勇继续中:“儿子,先练琴吧,练完琴,妈妈饭就做好了”。练琴的时候,他习惯了三心二意,在厨房的我竖起耳朵听着,隔空高吼“音跑了,这么不连贯呢,手指用点力好不好……”,他最烦老妈这样唠叨个没完,可不识相的老妈偏偏喜欢逆行,矛盾就产生了,他不耐烦的时候,就会送我一句大大的夸赞“妈,你太唠叨了”;
5.饭后,如果没有作业,我会跑到正在看小说的儿子身边,叫他合上书,听我“训话”,对他晓以利害,告知不爱练琴的小鬼不坚持下来的负面影响,告知他每天小手上下翻飞所付出的辛苦将如东去的流水,太可惜。我说着,听没听进去我真的不知道,看他的表情也高深莫测的样子,是金庸小说看太多了吧,我快斗不过他了;
6.周末,难得的休息日,练了琴,写了作业,小鬼头的愿望是玩他心爱的Ipad,那种两眼放光的着魔让我佩服之至,无奈只好以利诱之,交换的结果是背诵古文然后玩半个小时游戏。这种招数倒是也能奏效,但半个小时时限到的时候,让他放下“武器”,又得唠叨几遍,在他连着说了至少十个“马上”之后,双方交易彻底结束。
在唠叨中儿子渐渐长大,儿子会对这种唠叨由最初的遵命、小反抗、磨蹭、厌烦到不实际执行,唠叨的过程倾注了老妈的希望、关心和爱。他如果能体会到被唠叨就是被关注被关心被牵挂被爱,他才是真正的长大。
唠叨的一方如我,要是够智慧,也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换一种方式实现自己关爱的目的,而不是用孩子眼中烦恼的唠叨的方式。
我在寻找一种更适合的方式,更易被接受的方式来代替说教含量高的唠叨这种传统方式。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在孩子长大的过程里,有悟性的家长会随着孩子一同成长,我愿做这样的家长。
渐渐的,我发现,确实有些方式,可以替代唠叨式的说教,而以互动的形式让他乐在其中。比如,试举两例:
1.清明节小长假,带儿子去了常州恐龙园,我们都很喜欢色彩艳丽、似童话王国一般的城堡。恐龙园里有些刺激性较强的游乐项目,比如跳楼机、恐怖过山车、海盗船、激流勇进、旋转飞椅、大摆锤,这些项目如果只有我们俩在,绝不敢参与,因为太刺激了,心脏承受不了。但是团队里有个小姑娘,初中一年级,个头不高,瘦小,但胆大惊人。在她的鼓动和刺激下,我煽动了胆小的儿子,去坐大摆锤。起初的拒绝到犹疑到试试看到被我连拉带拽地拖到大摆锤的椅子旁,儿子终于勇敢地挑战了一把自己,我们俩挨着坐,摆到最高处再直冲下来的时候,仿佛心脏都要脱离躯体了。坐过了亚洲最高的大摆锤,儿子有些骄傲,这可是他第一次做这样冒险的事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次成功的互动;
2.有一次,他在看书,而我坐到钢琴旁边,在那里找do,re,mi。他听到了声音,马上跑过来,要教我弹钢琴。告诉我什么是八度,什么是降调,怎么快速灵活的活动手指弹美妙的曲子。他在教我的时候,很是认真,只弹了一小节,我就觉得难极了,想想他要弹那么复杂的曲子,而且要全部背下来,而且他天生手小够八度很费力,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手指都要裂开了,我还在旁边唠叨到小鬼心烦,惭愧之情油然而生,马上拥抱可爱的小鬼,谢谢他能当我的老师,谢谢他能弹出那么美妙的音乐。
这是难得的互动经历,引以为鉴。
爱心无限,唠叨无止境啊!
写完这篇文章,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我真的是挺唠叨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