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
你好。
在我的日常工作当中,我几乎长期保持着和另一位同事大牛X每天对谈的习惯,有时是在办公室,有时是在微信里面,谈话的主题可能是某件要处理的事情,可能是某个趋势,可能是某个问题,可能是某个人。每一次谈话,大牛都告诉我,每次跟你谈话,总是能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出现。我也没把他的话当真,一直以为是对方的谦辞,哪能往心里去,你以为你是谁?你可别真的以为你很厉害,哈哈。当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对谈对各自的意义,直到某一天……
有一天,我的一个做教育培训的朋友L君跟我说,希望我们之间能够建立一种对手盘的关系,我才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对手盘这个东西,真的可以为我们所用,真的可以推动我们的成长。
因为计划和L君一起做点事,所以就有了更多的沟通。在这种就一个问题不断往返的过程当中,他告诉我,即使我们一起谋划的这件事最后没搞成,但是我们已经有收获了,这种收获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两个人的成长。我们关注和感兴趣的是同一个领域,计划一起做一件事,而且会跟真实的市场去互动,中间难免各种各样的任务、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挑战、各种各样的沟通,我们之间就好像在演一个对手盘,相互切磋,交流武艺,我们的想法可以得到不断的厘清,我们的困惑可以进一步的澄清,我们的认识会随着时间逐步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做的这件事几乎没有失败的风险。
其实,关于个人成长,除了一贯的向书本学、向课程学之外,我们也可以向人学,这个人既可以是高人,是导师,是教练,也可以是伙伴。而且伙伴的力量更加不可小觑,因为你不可能每天都向高人请教,高人给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甚至你能接触到一个高人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伙伴就不一样了,TA可以一直陪伴在你身边,可以见证你的成长,可以做你的镜子,可以督促检查你的承诺兑现的情况,只要你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信任,并且达成了一个所谓的“对手盘”的机制就可以了。
所以,我突然意识到,我跟我的同事大牛X之间建立的就是这种对手盘关系,我们就工作中的问题不断的进行切磋,导致我们两个人的水平都提升了。回头想想跟他相处的这三年的时间,我对组织学习发展体系、关键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以及对领导力人才培养的认识,跟之前的我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一定程度上跟这种对手盘的机制是有关系的。
我记得彼得圣吉先生在那本著名的《第五项修炼》中,曾经提到过一个有趣的观点:科学源于交谈。
海森堡(Werner Helsenberg,首先提出“测不准原理”[uncertalntyprinciple]的现代物理学者)认为:“科学根源于交谈。在不同的人合作之下,可能孕育出极为重要的科学成果。”接下来海森堡回忆平生与鲍立(Pauli)、爱因斯坦(Einstein)、波耳(Bohr),以及其他在这个世纪前半叶改造传统物理学等伟大人物的交谈。这些海森堡认为对他的思考有不可磨灭影响的交谈,在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许多使这些人后来成名的理论。海森堡对交谈细节的回忆,说明合作学习具有令人吃惊的潜能;集体可以做到比个人更有洞察力、更为聪明。团体的智商可以远大于个人的智商。
虽然我们普通人没法达到海森堡那些物理学家的高度,但是对谈的作用机理是一致的。
我们通常习惯于一个人埋头拉车,喜欢单打独斗,信奉个人的力量,但是不习惯于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一起合作学习。总觉得一个人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想朝哪里去,就朝哪里去,两个人合作总涉及到沟通成本,很多事情往往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养成。两个人之间只要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相互之间的信任会进一步建立,沟通会越来越顺畅,只要我们本着一种学习成长的心态,而不要太斤斤计较于得失,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会推动两个人走得更长更远,这是任凭其中任何一个人都做不到的。
我和大牛X之间有三年时间的沟通磨合,跟L君相对短一点,一两个月的时间,但是之前有长达几年的断断续续的联系,我跟另外几个在社群上认识的朋友C先生、Q先生等,也有一年多的对话机制,这些都类似于对手盘的味道,我感觉合作学习确实具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相对于一个人在躲在家里憋大招,我们确实可以考虑如何去找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去相伴而行,无论是对于职场发展、创业还是个人成长,这都是一个又经济又有效的学习发展方式。
虚舟同学
2017年1月16日
一点小分享,如果对你有启发,还请帮我顺手点个赞,谢谢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