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具备两种属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种属性同生共存,共同构成我们。
自然属性,就是我们人作为生命,作为生物的本能,它的基本规则就是对抗,就是弱肉强食,就是丛林法则,就是为了生存的顽强努力,就是自私利己,就是人性本“恶”说法的来源。
社会属性,人依靠群居社会生存,相互协作是人群能够维持的基本条件,在相互协作中尽可能地包容人群差异,包容性越大,则能够维持的人群规模就越大,群体的力量就越强,自身才能更安全,它的外在表现就是利他,就是人性本“善”说法的由来。
通常所说的心灵与肉体,就是我们面对世界的两种不同需求,就是我们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外在体现。
我们的成长,就是我们不断适应现实,与现实妥协的过程,那么什么是“现实”?
现实就是一个个不同的,大小不等的人群,就是我们的需求与人群规则之间的落差,就是我们在社会与自然双重属性间的苦苦挣扎。
每个人群都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的不尽相同,正是造成我们的困扰,引发我们成长的烦恼的原因。
所谓成长,就是充分认识到这些规则的变化,在我们身处人群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改变行事方式,以适应规则。
我们从家庭,学校,公司,从一个人群,到另一个人群,无论你的过去多么如鱼得水,来到新的人群,面对新的规则时,你就需要从头开始,学会适应。
人群,因共有文化而生,而文化,就是我们借以彼此认同的规则,习惯,约定俗成,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
造成我们的困扰和烦恼的,往往就是我们试图用相同的模式,规则,世界观,价值观去应对不同的人群,由此造成的心理落差,与格格不入就是显而易见的了。
而这些规则,习惯,约定俗成,乃至世界观,价值观的差异,主要就是体现在对于善恶,对错,是非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之上。
在善恶,对错之间两点连成直线,所有这些差异,大致就在于,在这直线的哪一个,或者两个点上,明确分出善与恶,或者善与不善,恶与非恶。
除了善与恶的明确分野,我们面对更多的是,在善与恶的两头之间,不善不恶并存的灰色地带的程度,大小不同。
这个灰色地带的大小,是与人群的大小规模,成正比的,因为人群越大,差异也就越大,要维持人群共有认同的规则与价值观,善恶对错基本概念之间的灰色地带,就会越来越大,不这样就无法维持人群构成。
如此,我们从家庭,再到学校,到公司,社会,到国家,可以划出以“我”为中心的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
这些同心圆围绕着“我”,在向外不断扩散的过程中,也将善恶是非规则间的灰色地带,不断拓宽。
当这个同心圆突破国家范畴,来到文明层面时,善与恶,对与错的两端就被同时突破,人群的规模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对应的世界观,就从善恶,对错分明,对立,到了辩证统一,善恶对错的认知不再势不两立,而是从平面认知,上升到了立体认知,善恶对错共同构成事物本身,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如果我们把这个同心圆,继续向外推,从文明,扩展到生命,从生命,扩展到自然,再从自然扩展到宇宙,进而从宇宙推进到时间,空间的变化再次量变到质变,世界观就会再次突破。
这就是突破空间限制,突破人的生命限制的,站在时间维度上的四维世界观,超越的世界观。
我们能够突破空间限制,是因为我们站在时间的维度,我们能够突破生命限制,将自己融入时间,是因为“历史”。
历史,就是时间。
当我们从“我”出发,由内而外,自下而上观察世界时,同心圆内的那个红点,就是“我”。
当我们站在时间的维度,以四维的世界观,从上而下,由外而内的观察世界时,那个被同心圆围绕的红点,就是“规则”。
所有的同心圆,宇宙,自然,天地人,依循共同的规则运转,都是大小不同的组织系统,这一点,从“我”往上是这样,从“我”往下,组织,细胞,分子,原子,无穷分解,也是这样。
各同心圆间的差别,区分,放在时间的尺度上,渺小到被忽略不计,正如我们在校读书时所重视的那些细微差别,一旦毕业进入社会,来到更大的人群之后,就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这样的世界观,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天人合一”,就是“道法自然”,这也是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天地,俯仰一心,“风物长宜放眼量”,眼前的小小得失,放在更长远的时间,空间里考量,能算得什么?
所有的利害得失,我们在苦苦纠结的时候,不妨将视角拉开到更广阔的角度,来看看当初我们出发的方向,和我们想要的目标,再与当下的利害得失相对照,大概就不难选择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不忘初心”吧。
我们该如何规划,度过我们的一生,又该如何应对在不同人群,空间的角色转换,天地早已给了我们答案,历史更是我们不断修正自己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