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日的午后,都会点上一杯奶茶,选择一个靠落窗的座位,戴上耳机,翻开自己喜欢的书,一坐便是一下午。我很享受这样的一个午后, 在每周的工作之余,能拥有自己的独立时光,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关键是这样与书对话的方式,与自己相处的方式,能使自己觉得非常愉悦。
很早以前就已经把朋友圈关了,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真的非常不习惯,总是心痒痒的,以至于很多朋友去了哪里,做了什么都不知道了。这是一个过程,因为在此之前发现浪费在这方面的时间太多了,而且硬生生的把自己的整块时间化为多段低效率时间,对自己的成长没有什么帮助。后来有朋友聊起来的时候就问我:你是不是把我拉黑了在朋友圈?我说没有呀!那没见过你发朋友圈呢?我说关掉了,朋友说我真是个奇葩。
身边的很多朋友,如果做一件事没有人陪,会觉得很无聊,不想去做,也有的会觉得恐慌。其实这也是正常的,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具有群居合群的本能,去降低风险。当然,我这里并没有给独处做一个定义,在主观上,如果说宅在家里刷剧也算独处的话,也是没有可以反驳的。但如果在没有刷剧的时候、没有了手机的时候、没有了人陪伴的时候,如何与自己对话?如何与自己相处呢?
以前参加过一个项目,需要出海考察,时间为两个月,全程住在船上,没有陆地,当然也没有信号。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煎熬,没事干,随行带了几本书,很快就看完了,还很期待行程提前结束,回归WI-FI信号,大地的怀抱。庆幸的是随行的都是博士教授,每天完成活动,夜晚便大家聚在船头聊了起来。我非常怀念那样的日子,即使其他人去休息了,我也可以靠坐在船头,远处的黑暗看不到底,感受自然的伟大以及人类的渺小,黑夜看不到底,但又有些许温柔,只有海水轻轻涌动的声音,以及些许鱼儿越出水面的声音。回到陆地后,朋友们大都活在了虚拟的网络中,活在了表象的繁荣中,发个朋友圈,或者集赞什么的,这是每个人的生活这个无可厚非,但这也是许多人无法真正独处的原因:静下来干什么?
是的,静下来干什么?心静下来的时候,我们会干嘛?我们能干嘛?
不,当你静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在做一件事了,那就是在“静”。
当你看到打折商品的时候,是否会激动?当你处在一个情绪激动的环境中的时候,情绪是否会跟随着激动?当你去佛寺的时候,是否会放慢自己的脚步?感受佛经梵文从自己灵魂穿过的触动?
慢下来,不是指让自己的脑子慢下来,也不是限制自己的成长,只是有时候,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我们与朋友聊个不停,与亲人聊个不停,一直接收外界的声音,经过了我们的耳朵,经过了我们的大脑,却快的无法沉淀在我们的心中。留个时间,找个空间,带上自己,与自己聊一聊,倾听自己的声音,滤去语言的尘埃,拂去内心树芽上的灰尘,淋上甘露,期待开花。
我们,多久没有独处了?我们,对内心的声音忽视多久了?我们,有没有偏离自己的方向越走越远了?
独处,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