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压力加大,学校教育变得越来越严苛,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疾病也就有了横行的机会。
之前彭老师接到过一个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的孩子,来之前,她的妈妈给我展示了一个日记本,上面记录着她的日常点滴。
“为什么妈妈感到冷,我就应该穿衣服?”“快点,快点,你怎么这么不利索”、“今天很冷,多穿件外套”“怎么又考砸了,不知道你天天想些什么”...
其实彭老师接过孩子的日记本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了,孩子病情也没有到很严重的地步,但是母亲却在未取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擅自拿着日记本来到我面前,翻看了之后,彭老师也就明白了个八九成。
之前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强求不仅会通过反刍对抑郁产生间接影响。这个妈妈对孩子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孩子感受不到自由,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因此慢慢患上了抑郁,于是彭老师给这位妈妈提了几条建议,数月之后收到了孩子康复痊愈的消息。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要怎么做才能防止对孩子进行过度的控制呢?彭老师在这里列举了几条建议以供家长们参考。
第一、减少对孩子的强制性要求,提升其控制感。
根据教养方式理论和控制理论,控制型父母的孩子由于父母不让他们参与决策,往往对生活有失控感,而控制感低就导致他们为了寻求自己的某种满足感而转向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更要不断丰富自己,减少对孩子的控制,把孩子当作平等的朋友对待。
第二、父母要及时陪在孩子身边,懂孩子的心理需要
面对孩子无端的发脾气时,父母不要急于反驳他们,只要他们不伤害自己或从更有价值的东西上掉下来,先给他们发泄一下。当他们发泄时,父母会给出安慰和指导的建议,照顾他们的情绪,而不是孩子一发脾气,父母就稳不住,先控制住孩子的苦恼,然后把他们丢到角落让他们反省,这只会加剧孩子的心理创伤。
第三、尽可能地将直接命令转换为间接命令
父母常认为儿童的世界无忧无虑,以为对孩子直接命令或者要求会使孩子更好的成长。但实际上,青少年正处在情绪和精神上格外脆弱的时期,直接命令比间接命令的危害更大,会使孩子产生消极、不自信、回避行为等。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当话要脱口而出的时候,不妨想想,我的话是在强制他,命令他?还是在劝说他,建议他呢?在很多情景下,家长可以将“在我下班之前,把房间收拾好”改成“我希望在下班之后可以看到整洁的房间”,“不完成作业不允许看电视”改成“快点写作业,我想和你一起看电视”等,将会大大减少孩子反刍,降低抑郁发生率。
在帮助孩子走出抑郁的时候,家长们也不必太过紧张,这时你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只要以平和的心态逐步引导孩子,或遵从医嘱帮助孩子,彭老师相信孩子们一定会从抑郁的心理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