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内疚or羞耻,引发学生的那种感觉效果会更好一些呢?
谈起语言暴力人们总是深恶痛绝,因其危害影响深远,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我们这个职业,面对的是一群花一样的少年,更需要注意在工作中不出现语言暴力现象。
那语言暴力带给学生的最大危害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的羞耻感,是绝望!什么是羞耻呢?百度百科这样解释:从心理上说,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和社会常态举例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当我们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做错事情感到很愤怒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口不择言脱口而出的脏话时,从没有想过这些话会带给学生多大的伤害。比如某次考试学生考砸了,你严重拖累了班级,这让你很气愤,你对着考砸的学生大声责骂“你就是个笨蛋”,学生听到心里,会对自己所有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绝望。有羞耻感的孩子很容易丧失自我,压抑自己。这种深深的羞耻感会让他远离同学,因为有其他人存在的环境会让他这样的感觉加强;这种羞耻感也可能就让他破罐子破摔,以一副满不在乎的表面来掩盖内心的自卑。可见,羞耻感真是让人很痛苦的。
那什么是内疚呢?百度百科:内疚是指对一件事情或某个人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的一种心情。比如上述事件中,我们换一种处理方式。对学生分析实际情况,让他明白他的成绩所带来的影响,他对自己班造成的拖累现状,让他意识到他在这件事上做错了,引发他良心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引导他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说不定,班里还能出现一匹黑马。
通过上述比较,引发学生的那种感觉已显而易见。
我们作为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他们发生改变,只要学生能够自我意识到错了,能改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