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P.E.T.父母效能训练的工作坊时,有一块很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用“我信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拖拖拉拉不肯出门,“宝贝,妈妈叫了你三次了,你还没有穿好鞋子准备出门,妈妈很着急,担心上班会迟到。”
老公下班回家随手乱丢自己的脏衣服,“老公,你把衣服放在餐厅的椅子上,没有放到脏衣服篓中,我一会儿还要去收拾,我觉得很麻烦。”
......
(想要学习亲子沟通,请参加球爸的P.E.T.工作坊。)
只是这样表达“我信息”真的很好用,不会因为指责而给别人造成伤害。
但是......
很快,我发现我词穷了,我不是担心、害怕、着急、就是怕麻烦......
老公问,你咋老担心呀?孩子感觉到,妈妈总是着急......
是感受的词太少了,还是我的感受不够细致呢?
球妈做了个实验,“球爸你说一个感受的词。”
球爸说,“郁闷。”
球妈说一个隐喻状态,“郁闷像乌云。”
球爸说说他想到的乌云是什么样的,“乌云黑乎乎的一团。”
球妈说自己的乌云是什么样的,“乌云密布低低的压在空中,让人窒息。”
通过一个乌云,这个郁闷丰满了很多。通过一个隐喻作为媒介,我们有了更多关于感受的交流。
有一天你在公司吃瘪,回到家里,跟伴侣说,“今天好郁闷......”
或者是“今天一天过得乌云密布的,压得我都快喘不过来气了......”
你猜哪一种更能唤起伴侣的共感呢?
有一次,球爸在下楼梯的两秒钟,还掏出了手机看,球妈就问,“是有什么急事吗?”
球爸没有学过隐喻,但生活无处不逗逼,“屎拉在裤子了里了......”
屎拉在裤子里般的着急,大家都能体会吧。
球爸之前的有个隐喻是一匹骏马驰骋在大草原上,那个时候的他,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浪”。
有了球球、又做了P.E.T.讲师的球爸,隐喻变成了一只大熊。因为他讲课稳稳的,大家给他的课程反馈是“什么问题都能接得住!”除了熊,还有什么动物能如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隐喻是隐藏的比喻,通常不是明喻而是暗喻。通过上面几个简单隐喻,大家是不是体会到了更丰富的感受,球妈对隐喻总结了三大功效:
1.细化感受,增强我们对情绪和感受的察觉。
2.拓展认知,帮助我们发现没有发现的。
3.利用图景做改变,我们的内在改变了,现实也会跟着找到解决方案。
第一点大家已经有体会了,如果参加线下的工作坊,球妈会设计更多的单元,让大家通过隐喻来察觉感受。
我们来看看隐喻的第二大功效——拓展认知。
还有一位宝宝刚刚出生2-3个月妈妈来求助,孩子昼夜颠倒,妈妈严重缺觉,感觉自己精疲力竭了。
球妈问,“精疲力竭的你像什么?”
宝妈,“一朵蔫了的花。”
球妈问,“花在哪里?”
宝妈,“在温室里,虽然周围的环境很好,但是小花向往外面的阳光。”
球妈问,“小花的根还在吗?”
宝妈,“在的。”
球妈说,“小花的根还在,这根深深的扎在土壤里,吸收着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一天天的过去,小花吸收够了、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又一次美丽的绽放开来......”
球妈说完,宝妈就没有回音了。
过了两个小时,宝妈发消息来感谢,刚刚看到小花在扎根,就安心的睡着了。一直因为带宝宝太焦虑不能好好的休息,“一朵小花”隐喻帮助她发现了没有发现的资源,深深扎根就可以能吸收水分再次绽放,我不知道这让宝妈想到了现实生活的什么。隐喻作为一个媒介,让她有了新的发现,不用刨根问底地就能帮到她。
还有一位全职妈妈带孩子很辛苦,自己原本有很好的工作,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猎头公司再三邀约。
“我觉得自己像一片枯叶。”
“枯叶在哪里?”
“在冰冷的水泥地上。”
“起风了,把叶子吹了起来。”
“好凄惨啊......”
当时这位妈妈已经完全沉浸在这凄惨的氛围中,看来最近带娃也真的是油尽灯枯了。
过了一会球妈想到,这位妈妈很喜欢插花、又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就说道,
“日本有一种很别致且非常有的意境的园林设计,叫枯山水。他们不选好好的叶子,专门选已经枯萎的叶子来做装饰。”
球妈仿佛看到了她放着光的眼睛,她释怀了很多,是呀,即使是枯叶子也有它独特的价值,总有人能欣赏它独特的美。
通过隐喻帮助这位妈妈有了新的发现,不只是困在自己的局中。球妈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陪伴了这位妈妈。
如果我们都学会了这种技能,也能用隐喻润物无声的陪伴孩子。
如果孩子哭着回来跟你告状,“老师说我笨,全班同学都会做这道题,只有我不会~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
这时很想告诉孩子,“你不笨,妈妈眼里你最聪明。”
可这么直白的告诉孩子,他的情绪温度完全降不下来。
先要倾听孩子感受,当孩子回到无问题区时,还可以加上隐喻来帮助孩子拓展认知。
“老师说你笨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像什么动物呀?”
“狗熊~”
“狗熊有多大?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很大很大,很笨重。”
“是呀,这只狗熊身体庞大,有时候显得不太灵活,但是狗熊壮壮的也很有力量呢~”
或者“狗熊很笨重,但他稳稳的,有时候可以坚持做一件事很久呢~”
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去发现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的特质。
特别提醒:
1.隐喻帮助拓展认知之前,需要先做承接的工作,就是先要和对方做联结。父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们是在同一频道的状态下,才能做拓展。如果孩子情绪温度高,直接让他们拓展认知,那是在控制孩子、强行施加影响。
2.比较保险的隐喻帮助拓展认知,发生在双方处于无问题区,比如上面的案例。(P.E.T.中提到父母和孩子都没有被情绪困扰的状态下,称为无问题区。)
再来看看第三大功效隐喻是如何利用图景来做改变的。
在球妈以前的文章里,也多次提过与原生家庭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
球妈想到和自己亲妈的关系,产生这样的隐喻,“一个木偶被很多丝线牵着,它并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
在球妈的理想中,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是两棵屹立着的树,两棵树的树干有一些距离,树干都粗粗的,枝叶繁茂,有些叶子在树梢处似触非触。
那怎么让被丝线牵着的木偶变成树呢?
球妈给自己写了这样的故事:
掌声雷动,一只被精心刷了红色的衣服、蓝色的裤子的木偶登上了舞台,它被丝线牵着表演出各种华丽的动作,也赢得了观众的喜欢。可小木偶并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在经历了无数次让它受够了的演出后,它纵身一跃,它要离开这里。
它挣脱了身上的丝线,重重地落在剧院外的草地上。一天天的过去了,风吹日晒,经历了雨水的冲刷,小木偶身上的颜色褪去,展露出木头本来的颜色。
有一天有只小鸟停在小木偶的身上,给它送了一些希望的种子。小木偶的身上爬满了绿色的苔藓,已经分不出它和草地的区别。苔藓中长出小嫩苗,一点点长大,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这颗小嫩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有粗壮的树干,枝繁叶茂,它并不孤独,在它周边还有其他的大树,和它一样屹立在一片森林中。
写完这个故事不多久,球妈搬出了原来和父母一起住的家,和球爸租下了一套公寓,也就是现在的球球客厅,这里既是我们一家三口可以独处的小窝,也是欢迎大家来造访的亲子工作室。
有时候理想和行动之间,就差一个隐喻故事。
有位10岁女孩的妈妈,爸爸不在身边,平时只有妈妈管女儿的生活起居,发生了很多冲突。球妈问她像什么,她说带刺的仙人掌。而这位妈妈理想状态是自己可以像一只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当时球妈帮她做了些拓展,帮她看看有没有之前没有发现的地方,后来请这位妈妈回去自己写一个到达理想状态的故事,没过两天,这位妈妈就发来了下面的故事。
《带刺的仙人掌》
清香袅袅,白云飘飘,
一颗美丽的仙人掌静静地在墙角生长。
它渴望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它渴望如玫瑰般妙曼的身姿,
它渴望如小草一样坚强。
一只燕子飞过墙角,
悠闲地在花园散步,
燕子说,“我可以在你的肩上坐坐吗?”
仙人掌热情的说,“来吧,我的朋友!”
“可是我身上有刺,你小心点!”
燕子刚靠近,就被那长长的刺扎到了,
失望的离开了。
仙人掌独自在墙角伤心的哭泣。
燕子又飞来了,
小心的停在它旁边,
对仙人掌说着悄悄话,
“朋友,别伤心,要是你没有刺,我就能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朋友,要是你没有刺,我就能天天来看你,是你的好朋友了。”
仙人掌说,“不、不、不行,要是我没有刺,就会有人伤害我。”
燕子沉默了一会说,
“要是你的刺能变软一点,就好了。”
“要是你的刺可以像雨伞一样,可以撑开,又可以合拢就好了。”
仙人掌说,“是呀,我怎么没到呢?”
“这样我就可以有更多的朋友,再也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仙人掌继续生长,
真的长出了柔软的刺,
可以收起、也可以撑开,
受伤时也能好好的保护自己。
小燕子飞来了,
给仙人掌一个大大的拥抱,
为它啄枝上的小虫。
蜜蜂飞来为它采蜜,
仙人掌长得更茂盛、更强壮。
之后这位妈妈去学习了非暴力沟通,据说跟女儿的关系改善了很多。《带刺的仙人掌》不仅滋养了这位妈妈自己,也深深的感动了球妈,仙人掌的刺像一把伞既可以收起、也可以撑开,受伤时收起能好好的保护自己,平时撑开可以赢得伙伴的拥抱和帮助,真的好有弹性。
生活中我们就问题想解决方案,很容易卡在问题区久久地没有行动。隐喻改变了我们自己内在的图景,行动力就自然长出来了。内在改变,外在就会跟着变化。
跟着球妈学隐喻,通过隐喻来提升我们的感受力、通过隐喻拓展我们对关系的认知、通过图景式的想象来帮助我们面对生活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