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没出门,安安静静在家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 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在四十岁的年纪开始追梦自己的梦想,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法国巴黎去圆梦,寻找自己心中的月亮,在最窘迫的时候即使每天只有一杯牛奶,一片面包也坚持画画的斯特里克兰,最后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安定下来,并且画出了惊世之作。有人说这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以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素材写的小说,且不说这是否真实,能引起共鸣的是,我们也一直纠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该听父母的安排,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安度余生?还是即使再累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是被梦想照亮还是被金钱照亮?
小说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通过各种人物角色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和铺垫斯特里克兰是如何的“自私”的一个人:面对妻子和孩子他选择全然不顾,只留了一张字条就只身去了巴黎,也不在意他人的看法,突破循规蹈矩的生活,不在意任何外界评价,遵循着纯粹的追梦和自由;在他身无分文、饥寒交迫、奄奄一息之时,施特略夫极力劝说勃朗什把他接到家中照顾,甚至让出了自己的画室,在相处的过程中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爱上了他,尽管对勃朗什丝毫没有爱意,仅仅只是因为他需要一个模特,勃朗什成为激发思特里克兰德创作灵感的源泉,在斯特里克兰眼里对博朗什有的只是肉欲和性的发泄,他认为爱情对他是一种负担,他说:“我不需要爱情,没时间恋爱…… 爱情是一种病。”最终就算是女人为他而死,他也冷漠地认为与已无关,既无内疚,也无痛惜,反而认为女人很傻。对于善良、乐于助人的施特略夫没有半点感激之情,甚至觉得有些理所当然!
思特里克兰德的内心是孤独的,从伦敦到巴黎,没有人理解他的行为,也没有人认可他的画,除了施特略夫。他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不停的寻找和前行,但似乎文明社会没有他的容身之处,巴黎和伦敦一样,并不是思特里克兰德心灵的最后栖息地。他只身一人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土著人生活区。在岛上遇到了最后的伴侣爱塔,满足了他对女性的所有幻想,漂亮、单纯、温顺,并且有一份相当可观的资产,是理想女性的化身,她没有被文明世界的俗气所污染,身上没有沾染任何世俗气质。思特里克兰德这样形容他眼中的爱塔:“她不打扰我。她给我做饭,照顾孩子,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凡是我要求一个女人的,她都给我了。”他对爱塔的爱情也仅此而已,不能等同于世俗的爱情。他是一个极其自私、毫无良心的人,无论对待家人还是朋友,当伤害到他们时,他表现出的冷漠无情。纵然穷困潦倒,纵然身败名裂,纵容千夫所指,面对世人的不解与冷眼,他毫不在意地说:“如果我自己都不在乎,与你又有什么相干呢。”他讨厌一切束缚他的东西,包括世俗观念中的伦理道德,为了追求内心最真实的自己,他会奋不顾身地与这些束缚决裂。正如他所说:“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得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得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很多的事情无法去理解和认同,人性的弱点与光辉同时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体现出来,他是为了艺术而献身的艺术家,是追逐月亮的勇敢者,从他的身上既能够感受到努力追求艺术梦想的激情与生命力,但同时他在道德上又存在着巨大的瑕疵。
人生在世,不过区区三万天,或以悲伤祭奠,或以喜悦浇灌,无论是哪样的活法,当生活不是憧憬和幻想的时候,被月光照耀的现实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