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影响,我们不只要面对自己的情绪,也要做好周围人的情绪到来时的回应,这都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最近在读《陪一颗心长大》,书中描写的一个片段,对我启发很大。
时间是某个周日的晚上,场景在家里的客厅,妈妈在一大堆的衣服前,一件一件的折着衣服,脸色不太好,这当然和隔天要上班有关。大儿子在一旁看着小说,我则是刚带完了连续两天的工作坊,体力不支的在一旁休息。这时候小曼突然在一旁开始嗯嗯哎哎,妈妈没好气的问:“又怎么了?”小曼闷闷的说:“我不想上学”妈妈哼了一声,淡淡的说:又来了。确实,这阵子小曼常常这样嚷嚷着,到最后尝试被太太痛骂一顿,但小曼似乎没有因为过去的经验,而停止她想表达的情绪。
“我不要上学、我不要上学、我明天不要上学…….”小曼越说强度越大,我看着太太把衣服一放,然后开始孩子:"只有你要上学啊,这样很辛苦,你有没有想过,你去上学是坐在那里,我们呢,我们要上班工作,不要再那边一直哎哎叫………
我说这个故事,不是要说太太很凶,想到隔天要上班,太太的心情也是绷着,而且到了晚上,我们这种中年人,力气都不足够,这种状态来面对孩子的情绪,实在是挑我战太大.
我在一旁看到这一幕,全身开始紧绷,过去我看到这样的画面,我能做的就是像身处战区的百姓,听见火箭筒从远处发射的声音,“咻”,我就会趁火箭筒还没爆裂之前,赶紧蹲在墙角,抱着头,准备。迎接这场震撼。但那天的我,心疼太太老是为这样的状态要发脾气,我身体虽然疲累,但隔天因为是休假,心理反而有更大的空间,所以我那天的反映不一样。
我趁着太太还没爆炸前,对着小曼说:“哎吆,这样喔,明天要上学了,心情一定很不好,小曼是这样哎的,那妈妈是怎样哎的?”
我猜太太知道我想要帮忙的心意,所以很有默契地,用着夸张的口吻,演出她真正的心情,大大方方的哀嚎了几句。
“又要上班了,又要很早起,做了十几年的工作怎么都还没做完,我不想上班……”
小曼一辈子没听过年妈这种反应,她在妈妈的哀嚎声中绽放笑容。我这时候转向大儿子采奕说,采奕明天要上学的心情呢?你是怎么哎的?采奕,就用发闷的口吻说:“我不要上学,我不要上烂学,我不要上屁学,呜…..”
哎吆,我读国一的儿子,表达的很传神。
我呢?虽然我是明天家里唯一放假的人,但为了和家人同声一气,我展现了高度的团队精神,也装腔作势地“假哎”了一下子。接着,我像指挥家一样大喊一声:“来,大家一起来哎!”
一家四口哀声此起彼落,不到一分钟,“哎”声听了,大家笑了。
我真的觉得很好玩,看起来很傻的一个活动,却让大家真的表达了心情,大家真的同在了,这样的同苦让小曼那一天晚上,情绪可以表达,可以被接纳,走过了整个历程。---摘自《陪一颗心长大》
情绪是感性的,也是很微妙的,理性的道理难以抵达生命,情绪只有被接纳了,一个人才更有力量去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