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人的身体成长需要营养一样,人成长过程中,心理也需要营养才能健康成长。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5种心理营养。
第一种是无条件的接纳,这是0~3个月孩子最需要的营养。
和动物相比,人类的婴儿出生的时候,简直弱得不像话,既不能跑也不能跳,甚至连转头的能力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吸吮反射,当孩子嘴唇触及妈妈奶头的时候,本能知道去含住吸奶,但是用奶头触及孩子侧脸,孩子就没有能力转头吃奶。
这样弱小的生命,又面对如此陌生而强大的世界,就好比一只蚂蚁面对恐龙,本能就会产生怀疑和恐惧。
如何才能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信赖和安全感?
只有无条件接纳。
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有哭声表达自己的不适与痛苦,他们的大脑发育还没有到能够“闹人”“撒娇”的地步,所以哭=生理上不舒服。
而接纳就代表着,只要孩子哭,就要尽快解除孩子的生理”痛苦",让他感受到舒适和愉快。
让孩子在接纳中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友好,感受到快乐与幸福,这是为孩子一生奠定安全感的基础。
第二种心理营养是此时此刻,我最重要
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需要一个重要他人。这个重要他人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孩子会依恋TA,会模仿TA,会信任TA,会在和TA的互动中形成最基本的自信和自我概念。这个人的存在,是孩子对这个世界安全和信赖的本源。
一般来说,这个重要他人是妈妈或者爸爸,但是由于特殊原因可能是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这个人需要给孩子提供无条件的爱,把孩子放在第一的位置上,让孩子觉得“在你心里,我最重要”。
如果孩子找到了这个人,就形成了一生安全感的基石,未来走上社会,就算面对现实的磨难和冷酷,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把自己看成世上最重要的人。这种价值感和安全感,会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
如果孩子找不到这个人,那么就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这个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很多女孩,在恋爱中不断作,把自己做糟糕一面展露给对方,就是为了一再确认,我是否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是否无条件爱我?哪怕我很糟糕。
这样的行为,就是因为早期的重要他人没有找到,从而心理安全感不足,造成人际上的各种障碍。
第三种心理营养是安全感
其实几乎所有的心理营养,都是为了给孩子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和安全。
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对“我”是接纳的,我对于这个世界是重要的,从而获得原始的价值感和自信。
尤其是孩子3岁的时候,需要面临和家人的第一次分离,而顺利分离必须建立在充足的安全感积累上。
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和善的、是安全的,才能够走出家门,一步步完成自己的独立。
如果孩子没有获得这种安全感,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危险的、是恐怖的、是不接纳自己的,就不愿意踏出家门,不愿意融入新环境,不愿意和陌生人接触,这会营养他一辈子的发展和幸福,
第四种心理营养是认同、接纳和赞美
马斯洛需求层次说人有五种需求,分别是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人际交往需求、认同及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所以寻求认同是每个人的天性。
一个人的自尊来自于别人的认同和自己做成功的事情
孩子初生时候,对自己是没有概念的,并不知道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好是坏,是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他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上慢慢建立自我概念。
如果身边人对孩子都是认同、接纳和赞美的,孩子就会知道自己是好的,是有价值的。
如果身边人对孩子是嫌弃、苛责和批评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坏的,是没价值的。
而且这种对自己有价值或者无价值的认识,就决定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的,这种对自己的评价会成为TA一生的底色,很难改变。
第五种营养是以身作则的模范性
很多家长埋怨,这孩子怎么说都不听,还是我行我素。
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反思下自己说的话,自己是否做到。
孩子成长中的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模仿性。你勤劳,孩子就学着勤劳,你温和,孩子就学着温和。孩子的习惯和品性,取决于家长如何做,而不取决于家长如何说。
尤其是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给到的建议,家长却做不到,孩子会怀疑家长说的话,会越来越叛逆。
相反,如果家长能够很好做到模范作用,孩子就会自然跟着学习,根本不用家长多费嘴皮子,同时也能加深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而孩子从家长身上看到的处世态度、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更为他一生最重要的思维模式,极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