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次的与它擦肩而过,多少次又与它相视而笑,它深邃的眼神一定是影响到了我。就是在高考前夕,也拿起了这个红色封面儿的《复活》。竟然也是爱不释手,玛丝洛娃在“挣扎”,赫留朵夫在“复活”。
在紧张的备考时段,我就拿它苦中作乐,都起了这本精神巨著,至今没有看到哪一本长篇小说,可与之比肩。这期间我也想像自己在复活,即使在高考期间不行完成,在大学期间我也要进行一轮“复活”。不让它成为我的坟墓而是让它成为我战胜弱点,一次次向前的平台。
当与玛斯洛娃再次相遇时,人性与兽性的矛盾在碰撞。心中希望的火花,仿佛也被唤起。在我看来对复活的喜爱还有事,一是他对读者自己本身的激励。对多种事物的描述讽刺与赞颂读起来有一种自己亲身经历而后如释重负的感觉。身为贵族,又厌恶贵族,在前进中体会到封建官僚制度的丑,体会到法律的不值一提,与监狱彻骨的冷。玛丝洛娃被流放时,接触并了解了革命者们,这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的发现,一次次的复活是活多少年都换不回来的。他们在黑暗中一步步探索,一次次被洗涤冲刷,一次又次唤醒人性。
“看着这些人那干瘦而强壮的四肢,那粗糙的土布衣服,那黑黑的、亲切的、风尘朴朴的脸,感到自己置身于这些全新的人,以及他们那种真正的人类劳动生活的正当情趣和苦中作乐”,感到这是一个全新的,美的世界。什么是快乐,什么是高尚。这是一种闯进心灵的幸福感,而不是纸醉金迷,在卑微中过着极奢侈生活。
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看着那深邃的眼神当我们嘲笑道德时,会不会有种惭愧,善与恶有时就在一念。我们拥有那亮的夕阳,那粲然的鲜花!不要期望太多,精神上的复活,更是社会精神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