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读一个死了两百多年的人写的书,还有什么用?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同康德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在许多大学中,都会有学科或课程论及康德,要求学生去读康德。但也许会有人对此感到不解或者愤怒,为何要读康德?我的线性代数作业还没写完,为什么要读康德?
我是一个厌恶标签的人,但如果一定要给自己贴上标签,我也许会接受“科学主义者”这个赞誉或污名。
科学主义者是以科学为中心的。科学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科学决定了何物存在,何物不存在。科学也是我们认识那些存在物的唯一可靠且有效的方法。科学也应该用来决定我们该如何生活,这种传统的伦理学问题。
但一个人可能会说,科学只是一个工具,它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体现在造福人类上。而读康德就已经能增加人类的福利了。
一个人可能会说,他在读康德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智力的愉悦。甚至他病了,不用去吃抗生素,直接读康德就能病愈。这不是开玩笑,因为安慰剂效应确实使得一个人可以通过读康德来加速自己的病愈。
但科学主义者可以如此反击,他们说此时读康德的作用,也只有工具价值。因为读言情小说也能加速病愈,看猫和老鼠也可以。读康德的价值只不过是打发时间而已。
但真的如此吗?难道康德不能给我们一些思想启发吗?或许有个科学家,读了康德以后灵机一动,写出一篇跨时代的论文,造福了全人类。
但是,难道只有读康德才能获得思想启发?散步不行吗?游泳不行吗?睡觉不行吗?读红楼梦不行吗?看猫和老鼠不行吗?
一个科学主义者,也许会认同自由市场的价值。他们也许会承认读康德会增加观念市场上的产品多样性,提高市场竞争程度。至少也养活了和康德相关的产业,比如印刷,书籍出版,学术研究等等。
但那些尊重康德的人,会认为这是对康德的侮辱。因为这种“增加思想多样性”的价值把康德摆在了同花花公子同样的竞争地位上了。而且,康德的受欢迎程度一定远低于猫和老鼠。
同样的挑战,也可以摆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黑格尔、马克思面前。这些人都死了那么久,为什么还要把反复读他们的思想呢?为何不能让他们好好安息呢?
甚至,如果我们把科学主义再坚持得深入一点。为什么要读维特根斯坦,为什么要读蒯因呢?甚至,为什么要读哲学?
凡是能促进科学的,我们都应该坚持。凡是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我们都应该反对。“两个凡是”确立了“科学主义”的核心地位,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永不过时的真理。
如果科学发展到如此地步,想想还是有点小激动。不过,它给我带来的,更多是恐惧。
为何我们不反问,科学有什么用?
这似乎没法问。我现在一边用着智能手机,一边开着电灯,面前还有笔记本电脑。抽屉里还有各种药物,身上的衣服也有拉链和尼龙材料。出门还要搭乘地铁或骑自行车。技术的作用几乎毋庸置疑,而科学为技术的爆炸发展提供了可能。
我们这种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享受来自科学的福利,现在反过来怀疑科学的价值,未免显得太虚伪。
如果科学的价值不可否认,那么为了给那些死人的思想留出空地,就让我们来否认“价值”的价值。
科学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那这就有价值了吗?我真的只是想生活的更好而已吗?更好的自行车,更好的智能手机,更好的药物,更好的衣服拉链?
是先有价值,然后我们去追求它们。还是先有行为,然后我们去判断它们的价值?
我之所以翻开康德的书,不是因为这么做有价值。不是因为读康德能给我带来什么福利,更不是康德本身就有值得阅读的价值。
我只是在读一本,被人类所重视,从而出现在书店里,然后又被我买了回来的书。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