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
【释名】因居口下,口为水浆、饮食入口处,故名。
【异名】天池、鬼市、垂浆、悬浆。
【经属】任脉。本穴为足阳明、任脉之会
【定位解剖】该穴在面部,正坐仰靠,于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取穴(图005)。局部解剖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功用主治】本穴有舒通面部经气之功,生津止渴,开音利窍。主治消渴嗜饮,口眼口呙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齿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胃脘痛,痛经等。
【刺灸法】 斜刺0.3-0.5寸,可灸。
【临床应用】
1.气郁呃逆
张某某,男,60岁,工人。于198年9月15日初诊。自述于1周前因生气乃发呃逆,呃呃连声,经厂医治疗无效,且日渐加重影响食寐,而来就诊。现症:呃声频作,声宏有力,胸胁满闷,脉沉弦。证属肝气犯胃之呃逆。遂投以柴胡疏肝散、橘皮竹茹汤合方3剂,水煎,每天2服。3天后复诊,自述服中药后效不显著,于是改针灸治疗。取承浆配内关穴,承浆穴向下斜刺0.3-0.5寸,进针后快速捻转,待针感较强后留针15分钟,内关穴直刺1-1.5寸,进针后快速捻转得气后即出针。患者接受此法治疗后,可谓针到呃止,桴鼓相应,起针后约3小时呃逆复作,但势已缓和,此后又针3次则呃止痛瘥,不再复发。〔李继安.黑龙江中医药.1991;(5):41.〕
2.呕吐
刘某某,男,10岁。1985年5月18初诊,主诉10天前过食油条后恶心呕吐,胃脘胀满,时而作痛。于当地卫生所以中西药治疗,得药即吐,症不缓解,于是转来我院。现症:恶心呕吐,吐物为食物残渣及白涎沫,胃脘胀痛,大便臭秽粘滞,苔白厚腻,脉弦滑。证属食滞胃脘呕吐。治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针药并用。针灸取穴承浆、中脘,承浆针刺方法同上(承浆穴向下斜刺0.3-0.5寸,进针后快速捻转,待针感较强后留针15分钟),留针半小时,中脘直刺0.5寸,进针快速捻转,留针半小时,每天针2次,中药方选保和丸、平胃散合方,水煎,每于针刺后少量频服,以此法治之未再见药入即吐现象。3天后呕吐得止,他症渐除,胃纳始开,遂以保和丸善后而瘥。〔李继安.黑龙江中医药.1991;(5):41.〕
3.胃脘痛
张某某,男,26岁,农民。以上腹部剧痛2小时之主诉来诊。患者于2小时前,在工作中突感上腹部胀痛,其痛不向它处放射,病后有欲暖气但嗳不出之感觉,无呕吐,自服”止痛片”2片,未奏效,且疼痛逐渐加重,即来院诊治。查:患者呈痛苦貌,呻吟不绝,血压、心肺检查均正常,上腹部有压痛,拒按,舌苔白,脉沉,西医疑为“胃痉挛”,中医诊为气滞胃痛,当即给针刺承浆穴,用泻法,针后3分钟疼痛渐止,观察1日再未复发.〔邱根全.现代中医.1990;3(2):79.〕
4.小儿厌食
赵某某,女,10个月。家长代诉:患儿近1周不想吃饭,每顿吃2-3口饭,不喂她也不叫饿,不吃零食。检查:患儿精神尚好,发育良好,舌苔薄白,腹软。给患儿针刺承浆穴。第2天复诊家长诉,患儿针刺回家后,食欲大增,一顿可吃半个花卷,一奶瓶藕粉。针3次后食欲正常。
治疗方法 用1寸毫针针刺患儿承浆穴3-5毫米,疾刺不留针,每天1次,5次为1疗程。〔陈慧玲.中国针灸.1991;(3):21〕
【按语】承浆穴位于颏下,素以治疗面唇疾病为主。然任脉“循腹里”,经过胃脘。经脉所通,主治所及。针刺承浆穴可直接通调任脉经气。另外承浆为任脉、足阳明之交会穴。故刺之又可理气和胃,消胀止痛。同样道理,小儿厌食为脾胃虚弱,胃腑积滞所致。取承浆可调节胃腑功能,促进脾胃消化,增进食欲。临床研究明,刺激承浆穴一方面可以治疗流涎,另一方面又可促进唾液腺的分泌。唾液中含有各种帮助消化的酶。此法方使、安全、实用。
5.痛经
吴某某,女,20岁,中药士。患者以少腹及骶部痛半天之主诉来诊。患者自述每于月经来潮即引起少膜及骶部疼痛,但能坚持工作。本次经血量较多,色黯有块,自感少腹发凉,其痛难忍,
不能坚持工作。查体:患者舌质微紫,苔白,脉沉涩,诊断为痛经,系寒凝经脉兼有血瘀而致。即给针刺承浆穴,用泻法,留针30分钟,疼痛消失,未再复发。〔邱根全.现代中医.1990;3(2):79,〕
【按语】月经由胞宫所主,但与冲任二脉关系甚为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若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碍,则“不通则痛”。针泻承浆可祛除任脉、胞宫中的寒邪、淤血,使经脉气血通畅,血畅则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