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及其类型
含义:人类社会——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在汉语中,"社"指古时祭地神之所,"会"是众人之聚合。"社"与"会"联用,最早见于北宋理学家程颐所说的"乡民为社会"(《二程集》),意为众人会合、结为社团。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译为"社会",意即人类社会。
类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社会化
社会化含义: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并且,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
内容:
1、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2、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3、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功能:
从文化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
著名美国社会学家w.奥格本对社会现象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人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这种观点反映了人的社会化在文化延续中的重要性。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
帕森斯曾说,社会没有必要把人性陶治得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而只须使人们知道社会对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就可以了。他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与功能
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是指一个国家、布罗斯、部族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包含种群数量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或分工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子结构,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社会结构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对稳定性等重要特点。一个理想的现代社会结构,应具有公正性、合理性、开放性的重要特征。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
社会功能是指个体作为社会成员发挥的作用的大小程度。社会功能状态和老年人的社会健康相关。如果社会没有赋予个体以身份和功能。那么,社会就不是社会,而是一群社会原子在这个空间里漫无目的地飞舞。只有当权力合法时,才会有社会结构的存在;否则,就只是一个仅仅依靠奴隶制度和惯性维系的社会真空。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娱乐功能。
社会制度与社会组织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的社会需要,在各个社会中具有普遍性、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具有稳定性的社会规范体系。它是由一组相关的社会规范构成的,也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化。
社会制度分为3个层次:
①总体社会制度,或曰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②一个社会中不同领域里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
③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勤制度、审批制度等。
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和K.戴维斯认为制度是大量规范的复合体,是社会为适应其需要用合法形式建立起来的,强调社会规范的重要性及制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这种观点一直沿袭下来,并为许多社会学家所接受
按形成的过程可分为:
按发挥功能的方式可分为,统制性制度和操作性制度;
按对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可分为,原生制度和派生制度;
按形成的过程可分为:
按发挥功能的方式可分为,统制性制度和操作性制度;
按对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可分为,原生制度和派生制度;
按社会功能体系可分为,关系性制度、调整性制度、文化性制度和调整关系性制度等;
功能:①行为导向功能。②社会整合功能。③传递与创造文化的功能。
特征:①普遍性。②相对稳定性。③复合性。
构成:
①观念,是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某种制度产生及施行的合理性根据;
②规范,包括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范,是制度的基本内容;
③组织,是保证社会制度实施的实体;
④设备,包括物质设备和象征设备在内。
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个人媒体群等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组织主要指狭义的组织。
特征:①特定的组织目标。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
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⑤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就每一个社会组织来说,它不仅自身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人员、信息的交换,而且还根据与其他组织的关系,组成不同的组织体系,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水平上与外界环境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换。
构成要素:规范、地位、角色、权威
功能:协调、整合
基本职能: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会计
类型:1.竞争性营利组织。2.竞争性非营利组织。
3.独占性营利组织。4.独占性非营利性组织。
民族与国家
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或宗教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但现代的民族概念已然单指文化概念,而没有语言、历史、宗教上的问题。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在后期融合成新民族。
特征:
①指构成一个民族所应具备的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4个基本特征。每一个基本特征都具有特定的内容,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民族自身形成发展中的原因,各种特征具体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程度是不同的。
②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国家是由国土、人民(民族)、文化和政府四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要素:国土、人民(民族)、文化、政府
阶级、阶层等社会群体阶级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按照人们拥有财产多少划分:由富人阶级、中产阶级和穷人阶级组成。
阶层是指出身于不同阶级的人,由于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集团,例如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同一阶级里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
社会阶层(英语:social stratification或class division),或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的一个名词,指一个社会透过社会阶级、卡斯特、财富等各种形式而造成的一个阶级制度。这种分层很多时都是依照个别社会的特质而形成,未必有固定的规律。良好的社会分层有助社会流动,达成财富再分配,并减低社会怨气;不良的社会分层会使在制度中不能受惠的阶层的不满积压,造成社会不安。社会分层并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自然形成的,每个阶层都有普遍的自我认同感,社会分层应保持流动性。
社会群体,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社会群体的本质在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即由规范、地位和角色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体系。
基本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社会角色与社会互动
社会角色(social role)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换言之,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系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这些标准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应有的责任与行为。例如,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为人师表,处处以老师的规范约束自己。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在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这里不仅意味着占有特定社会位置的人所完成的行为,同时也意味着社会、他人对占有这个位置的人所持有的期望。
社会角色主要包括了三种含义,①社会角色是一套社会行为模式;②社会角色是由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而非自定的;⑧社会角色是符合社会期望(社会规范、责任、义务等)的。
特征:客观、对应性、单一性、职能性、扮演性、多重性、固定性
1、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
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3、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4、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力和地位关系,可把角色分为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5、根据角色扮演者的最终意图,可把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6、根据角色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期待,将社会角色划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
要素:角色权利、义务、规范
主要理论:
1、美国芝加哥学派最早运用社会角色概念,其中以乔治·米德的研究最为著名。米德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2、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3、“完形主义心理学”使用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是人类社会行为之基础。
4、第四个来源是社会戏剧论,雅各布·莫雷诺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
社会互动: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由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当相关双方相互采取社会行动时就形成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个体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构成要素:(1)必须要有两个或以上的互动主体;(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主要理论:符号互动论、本土方法论、角色理论、拟剧论、参照群体理论、社会交换论、个体间互动理论、自我实现预言论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指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形成机制
1、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定义了社会资源的价值。
2、社会分配规则决定这些资源在不同位置的社会群体中如何分配。
3、社会分层机制形成的最后一个方面是社会流动。
构成方面:
1、社会的不均等结构或者说“地位差异结构”,即社会分为地位高低不等的结构或社会地位差异的网络。
2、人民究竟是怎样进入地位差异结构的,社会学家管这种进入的程序叫做“地位准入”机制。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公平观。一种公平观认为,社会分层结构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要实现公平就必须消除此种层级结构,即“消除地位差异”的公平观。另一种公平观认为,分层结构本身的差异是难以消除的,公平是指人或人群进入这些结构中的过程是公平的,即“地位准入”的公平观。
测量:不平等指数、五等分法、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社会流动,英文是social mobility,指人们的地位、位置的变化。更准确的说,它包括个人或群体在社会分层结构中未知的变化和在地理空间结构中位置的变化两个方面。当然,社会学更注重研究前一个方面,即社会地位高低的变化。像农民工流入城市、工人调动工作、家庭成员几代人的变迁、干部升迁、富裕集团的形成等,都属于社会流动的领域。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密切相关,一个讲的是社会分成高低不同的层次,另一个讲的是人们怎样进入这种层次。
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一生的流动和代际流动、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原因:自然、人口、社会
城市与乡村社区
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公共绿地、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乡村,农村,指乡下,不同于城市、城镇而从事农业的农民聚居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相对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同城市相对应的区域,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
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包括一切方面和各种意义上的变化。社会学在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变迁的同时,着重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整体结构的变化、特定社会结构要素或社会局部变化的研究。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是社会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社会变迁既包含社会的进步和退步,又包括社会的整合和解体。
特点:群体性、必然性、全面性、前进性、非直线性
理论:进化论、循环论、均衡论、冲突
内容:自然环境变迁、人口变迁、经济变迁、社会制度和结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变迁、生活方式的变迁、文化变迁、科技变迁等。
现代化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它具体表现为“心灵、技巧、管理妙、环境好”的严整多层的集成过程。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善于吸取众长之和,以适应现代状况,并顺应未来趋势的过程。
四个过程: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工业化、信息化;都市化
发展层面:
①经济层面:工业生产力水平高,农业方面产品质量高种类丰富产量丰富,科技得到大程度利用,城市乡村建设程度高,人民生活质量高
②政治层面:民族国家的建立、宪政民主在世界各国的确立、生产的科学管理,政治透明化
③社会层面: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共存和谐;公民素质高
④文化层面:继承先进文化精髓,并发展,呈现百花齐放健康发展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