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看《看见》确实看出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那句“我关注新闻中的人”愈发深入人心。
看到一段话“如果这会儿是在演播室,灾难对我来说,只是一个老大爷光着一只脚,另一只脚穿只解放鞋,拄着拐走了两里路,从我们的卡车上翻找出一只在北京随处可见的带眼的旧黄皮鞋,端详一下,套在脚上走了,我才知道什么是赈灾。”
想到了我的即评 一直坐在家里空想 我想的只是什么例子契合 怎么表达生动 我无法站在事件中心 为新闻里的人想事情 做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评述。默克多说“新闻人就是要去人多的地方”这门学问是关于人的,得站在人群中。
“去 用你的皮肤感受新闻”—陈虻
有温度的话
看到这里,仅仅在二十五页,被细节描写深深震撼住。没有过多的总结性语言,没有太多大道理,没有升华,没有华丽词藻。但仅仅就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细节,道理已经动然自现。读故事,读懂故事里的人,和柴静一起经历一次非典的采访,紧张、责任的驱使、恐惧、足以让大脑空白的震撼,一次次敲击着心灵。
柴静说“我原来以为这一辈子,就是每天想着怎么把一个问题问好,把衣服穿对,每天走过熟悉又局促的街道,就这么到死,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天。”还有这么一天,眼睁睁看着生命这个深不可测的东西一次次塌陷,突然意识到它的脆弱、无助。体面的人们在死亡面前不堪并伟大着,好像是一场梦。不,连做梦的时间都没有。滴答,滴,答,又离开一个人。
非典。《卡桑德拉大桥》里头的感觉,火车正在往危险的地方开,车里的人耳边咣咣响——外面有人正把窗户钉死。
页数28---date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