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篇·第一章 ▎晋阳举兵

一、哥要稳稳地往前走

如果把唐高祖李渊做进某款电子游戏里的话,估计他的人物属性大概得这么设定:

人物:李渊

所在:太原

武力:90(武将世家,本身善骑射,媳妇都是靠百步穿杨的绝活赢来的)

智力:90(身为大神级影帝,智商低的话演傻子都不合格)

政治:95(毕竟开国皇帝,我比较纠结此项是不是应该直接给他设定成满值100)

魅力:80(可惜长了一张老妈子脸,颜值拖了后腿)

啥?就这个设定您都嫌高得太离谱?

没办法,关于这事儿我也只能无奈地说一句,这世上还真就有这种文能提笔控萝莉,武能欺身压正太的绝代高人。

和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这种横空出世的草根英雄不同,李渊的出身可谓显赫。

他爷爷李虎是西魏八大军事首领(八柱国)之一,他老爹李昞也仗着战功赫赫,混成了北周的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

说到这儿,想必您也了然了,这一大家子本来就是靠提刀子砍人混饭吃的嘛。所以李渊武力值要是不高,绝对是赤裸裸地辱没家风~~~

可能是老天爷感觉给李渊安排这么几位牛逼的先人,实在没办法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于是,在李渊7岁那年,上天招了招手带走了他老爹李昞。

从此,学龄前儿童唐国公李渊就正式过上了孤儿寡母的生活。

然而比起700多年后,那个全家饿死了一户口本的少年朱元璋,李渊此时的生活其实完全谈不上悲惨。因为他还有个生猛的亲姨——杨坚的老婆独孤伽罗。

本着女人不狠地位不稳的基本指导思想,这位独孤氏把自己的老公理顺得明明白白。

不管老杨的买卖折腾得多大,哪怕最后君临天下,搁家里还是要老老实实当他的二把手。

那些老公发达之后,便担心拴不住男人的妹子或许可以拿独孤皇后的光辉事迹给自己打打气。

有独孤阿姨罩着,李渊于是可以继续和那帮权贵小伙伴们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然而几年之后的一天,一切忽然又都改变了。他的姨夫一夜之间成了九五之尊,而他的小伙伴中那几个姓杨的小兄弟则一眨眼都变成了王爷千岁。

好在李渊为人厚道,估计没干过逼小弟帮自己背书包之类的勾当,所以不仅保得太平无事,还在十六岁那年顺利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千牛备身。

或许您对这个岗位名称比较陌生,没关系,咱这里还有个大清时期发明的,更加通俗易懂的叫法:御前侍卫。感谢辫子戏的科普工作,省了我再去敲键盘解释这个岗位的重要意义。

顺便提一句,鉴于这份工作实在是贵族子弟混出身的上上之选,同样是前朝八柱国后裔的另一位隋末大佬李密也在这岗位上混了些年头。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许多年后,当初金銮殿上两位曾经的戴甲卫士,居然一前一后、一东一西、前仆后继,彻底埋葬了他们曾经日夜守卫的帝国……

当然,十六岁的李渊还没有那么多作死的想法。之后的几十年,他还是坚定且低调地埋头走在姨夫杨坚给他安排的那条升迁之路上。

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李渊从一名中央警卫员起步,不急不躁,从州刺史到郡太守再到朝中大员,一路走得可谓突出一个稳字。

二、两个帝王一个天下

从中央到基层再回到中央的丰富经历,不仅让李渊有了丰富的从政经验和老辣的政治品格,而且让他能够深切体会到杨氏父子一静一动两种截然相反的国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单从治国施政这方面来说,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史上绝对可以算得上最有建树的帝王之一。

仅凭他那两大专利发明: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杨坚便足可傲视千百年中各路所谓明君。

如果再算上他结束了中华大地几百年的大分裂,将五胡彻底融入中华文明圈,主持修订《开皇律》,将突厥打得跪喊“圣人可汗”等等功绩,似乎连“之一”二字也有待商榷。

谁说怕老婆的男人就没出息!

就这样,在杨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盛世,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再次攀上了新的历史高峰。(这个高峰直到李世民驾崩的时候也未能超越。)

然而,时光终究抵不过轮回,大隋的盛世短得有些令人心痛。

随着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坚那多少有些不明不白的驾崩,遥远的秦汉更迭大戏居然再次拉开了帷幕。

仅仅过了13年的时间,杨坚留下的帝国便如同那个被扁鹊抛弃了的蔡桓公,只能纠结地躺在病榻之上无奈面对那副病入膏肓的躯体。

而造成这一切的,既不是鼠疫、天花,也不是非典、禽流感,答案只是简单的俩字:累的……

大隋确实累惨了。没办法,谁让它接下来摊上了一个自以为英明神武的老板呢?

如果说杨坚当政是在普度众生,那么他的儿子杨广当政便是不折不扣地在祸害苍生。

皇二代杨广在自己执政的十三年中,将自己老爹那些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保守国策统统抛到了脑后,量堂堂中华之物力,挟一统天下之余威,怀功盖秦汉之气魄,折腾、折腾、再折腾,终于把老爷子辛苦攒下的家底给倒腾得差不多了。

概括起来,杨广在这十三年中最广为人知的丰功伟绩基本就是给自家搞了个“123工程”:在自家院子里挖了一条沟(开凿大运河),在屋里玩了两票房地产(建东都、修长城),在门外找茬跟邻居干了三仗(三征高句丽)。

就算给地主老财当牛做马也不至于被使唤到这个份上嘛!

大隋仗着自己底子好、身板硬,居然能把这三大工程撑下来,说多了那真的都是泪啊~~

可惜再壮实的骆驼也有被压垮的一刻。当时间的指针指向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时,隋帝国真心有些挺不住了。

据统计,这一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反政府武装已达上百支。

隋朝的国土面积一般认为也就48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我们今天国土面积的一半多一点。即便按照我们今天34个行政区划情况来计算,每个省似乎也能摊上3支队伍。

这实在是一个恐怖的数字,更何况这其中还有瓦岗军、窦建德军这些动则跨地域作战,排场搞得比较大的一方大佬。

作为一个失败的典型,杨广干得实在是太成功了~~~

三、要命的预言

在这样一个战火连天、民不聊生、鸡飞狗跳的大时代里,已是年过半百的李渊也等到了历史给予他的机遇。

但不幸的是,在当时随便什么人看来,这个机遇的开始不仅不能算作机遇,而且应该说几乎就是个必死之局。

这是一个来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死局。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不难发现,中国历史有个特点:大凡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总会横空冒出那么几个非常牛逼的预言帝。

这些人就跟前些年网上各种版本的“舅舅”们一样,虽然谁也搞不清他们的真实身份,但他们却总会靠着那些惊人的预言,在史书中给自己的帖子赚上一笔。

鉴于这些预言,尤其是那些被载入史书的那些来历相当之神秘;造成影响相当之大;而命中率又相当之高,所以史学家们便给这些预言起了一个非常拉风的名字:谶语。

说到谶语,我实在觉得这东西堪称是一朵集最富想象力和最缺乏想象力于一身的奇葩。

说它富有想象力,是因为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这些谶语准确得简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比方当年周世宗柴荣为了防备小木牌上的那句“点检为天子”,二话不说就搞掉了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

然而谁成想这一举动反倒成就了赵匡胤。到头来点检果然做了天子。让人不得不叹上一句“人算不如天算”!

然而谶语同时在我看来又是最缺乏想象力的玩意儿。尤其在中国史书里,这东西简直成了改朝换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道具。

虽然为了求新求变,大家也在绞尽脑汁,变着花样地玩创意,但不管是捏着嗓子学狐狸叫也好,刻到石头人、木头板上也罢,搞来搞去无非就是那么一套把戏。

但偏偏想要把水搞混还就是离不了这套戏码,而且无论这个情节让我们觉得多么老掉牙,现实却是总有很多人愿意去相信。上到天子王公,下到官吏百姓,大家都很拿这玩意儿当回事。

于是,眼见得大隋江山将要变天,一时之间各种版本的谶语便迅速地在这片战火连天的土地上肆虐开来。

这其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句便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

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让人一望便知其意。

可惜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地知道这个牛逼的预言最初是出自哪家的“舅舅”之口,但无论这位“舅舅”是道士天师也好,江湖郎中也罢,起码他爆的这句猛料很快便脱颖而出地火起来了。

由此似乎也可以印证一下,这群众的眼睛那真是雪亮啊!

随着这句谶语的不断发酵,很快它便冲出了瓦肆勾栏,飞进了高墙深宫,并最终由一个名叫安伽陀的术士将其告诉了炀帝杨广。

估计不用我说,各位看官们也都能想象得出小杨先生听到这句谶语时的心情:想当预言帝你就当呗,还非要指名道姓说得这么直白。

这何止是在预言啊,这分明就是在顺道侮辱咱小杨的智商嘛!

不过侮辱归侮辱,这句谶语确实也挺厚道,直接告诉了杨广该去找谁的麻烦。

可问题又来了,前半句里的杨氏大家都知道说的就是杨广陛下,可后半句里的李氏究竟是哪一位呢?就算皇帝很强大,但也总不能把天下所有姓李的都干掉吧(虽然他确实这么冲动地设想过)。

但皇帝终归是皇帝,面对这个问题,杨广终于还是机智了一把,超常发挥了自己的政治判断力。

尽管此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风头正盛,大有一统天下之势,然而在杨广看来那依旧不过是一帮啸聚山林的土匪强盗。

土匪里若有人想要黄袍加身,面南称孤根本就是个笑话。

杨广觉得对自己真正构成威胁的人不在江湖山林,而在萧墙之内。

那些占着个破山头,天天喊打喊杀的土匪迟早都会被官军无情地剿灭;而那些站在庙堂之上,天天对他俯首称臣、百依百顺的大臣们,却很有可能会在自己酣睡之际,给自己来上那致命的一击。

不知道杨广是否是得到了一个更加精确的谶语版本,但是从之后的历史来看,他的这个判断却是出奇地准确。

尽管隋末农民起义势头很猛、排场也搞得挺大,但事实却是这帮人里既没有刘邦、项羽,也没有朱元璋、李自成。

对大隋江山和隋炀帝本人的所有致命一击,最终都是由当年那些貌似驯服的臣子们完成的。

既然未来的嫌疑犯已经被锁定到了朝堂之上,那问题便大大地简化了。只要把所有有权势的李姓大臣们搞掉,我这里不就保得太平了吗?

于是,炀帝终日想,想出一张杀人榜。

第一个被拿来开刀的是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李浑。很快,这位可怜的开国功臣便稀里糊涂地被安上了一个谋逆的罪名,自己本人连同一家三十二口一夜之间便统统丢了脑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毕竟李浑资格老、威望高,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还手握重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在当时李浑都是最有实力去印证谶语的那个人。

枪打出头鸟,出檐的椽子先烂,这话真是没错。

四、不想死就要学会装

按照一般逻辑男一号挂了,接下来似乎就该轮到男二号了。眼瞅着候补队员李渊就要成为下一个悲催的男主角了,咋办?

面对眼前生死一线的局面,李渊毫不犹豫地祭出了政治斗争中避嫌保身的一字真言:装。

诸位千万别小看了这简单的一个字。千百年来,无数有名或无名的政治家就是靠着在这个字上的高深造诣,或保得性命,或干趴对手。

比方越王勾践靠装孙子忽悠了吴王夫差,比方晋高祖司马懿靠装病忽悠了大将军曹爽,比方明成祖朱棣靠装疯忽悠了建文帝朱允文。

仅仅一个装字,居然能神奇地搭配组合出这么多花样,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些大神级影帝想象力之丰富。

而李渊更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这招被用得多滥,哪怕在我们眼里已经到了装无可装的地步,可它依旧是居家旅行,保命必备。

与那些可着劲儿作践自己的装派宗师不同,李渊修炼的装字神功在其众多同行中应该算逼格较高的。

他即没像司马懿那样当着外人把自己搞得鼻涕哈喇子流满身,也没和朱棣一般跑到闹市乱喊乱叫弄得到处鸡犬不宁,而是选择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套路——装贪。

是的,我没写错,您也没看错。尽管李渊这条策略搁今天果断就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但在当时的形势下却并不是这样。

原因还是出在杨广身上。因为对杨广而言,李渊给他的印象实在是有些太完美了,以至于完全无法抓住他的任何把柄。

如果您觉得,一个领导要是发现自己手下有个如此牛逼的员工,第一反应一定心花怒放。那我只能说您还是年轻了啊。

心理学中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一个没能力的领导通常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自己卷铺盖走人,二是找一个比自己能干的人当助手,三是找一堆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当奴才。

而几乎所有没能力的领导最终都会选择第三条路,因为这显然是一个最安全,最不会影响自己权位的解决方案。

讲道理,杨广不能算是一个没有才华的领导,但更加突出的是,他还是个十分任性的领导。

对任性的人而言,下属能力高低不重要,关键是必须听话。无论我做出的决定看上去多么不靠谱,总之你绝对不能有任何反对意见。

所以,对于那些业务好、品格高、有性格的臣子,杨广的处理意见只有仨字:不能用。

既然不能用,那就准备宰掉吧。让那个长长的清洗名单变得更简洁一些,也算李渊给大隋最后尽忠了。

感受到脖子后面嗖嗖的凉风,意识到杨广随时有可能向自己举起屠刀后,李渊果断一改往日清廉作风,开始大肆收受下级官员的贿赂。为了增强表演效果,受贿的同时,李渊也开始大胆行贿。

具体做法是,动员身边一切能用得上的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协调组织能力,满世界地搜罗各种优质鹰犬和种马,然后寻找时机,以各种理由将其进献给杨广,同时明确地向杨广传达一个信号:我其实只想升官发财。

对于李渊的这个信号,杨广自然是喜闻乐见。原来你李渊也不过是个世俗小人嘛。高人我用起来担惊受怕,小人我自信还是能妥妥驾驭了的。

于是,在先后几次得到李渊进献的珍禽良驹后,杨广不仅扔掉了将要举起的屠刀,而且很痛快地将李渊擢升为右骁卫将军。

这可不单单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职,其关键之处在于有了这个身份,便具备了出任地方府兵统领的资格。能够在乱世中,统领一方军队,这意味着什么想必我不说您也能够自行脑补。

就这样,李渊靠着自己堪称精湛的演技,不仅成功避免了被诛杀的命运,而且为自己在乱世之中赢下了第一块筹码。

五、一份额外的奖励

就像游戏通关之后总会有些加分、加钱、加道具的奖励一样,上天很快便给这次成功通关的李渊带来了属于他的额外奖励。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看到隋朝境内一片战火连天,大隋军队被各地叛乱搞得狼狈不堪,常年盘踞在太原郡西北方的突厥人便又一次干起了趁火打劫的勾当。

既然突厥闹过来了,那不收拾一下确实也有些说不过去。于是问题来了,派谁去合适呢?满朝文武中,既要资历够、能力够,还要能被自己那并不高明的手腕所驾驭的人貌似的确不怎么容易找啊。

想来想去,杨广的脑子里居然就浮现出了李渊的名字。虽然李渊姓李不假,虽然杨广也曾经不怎么待见这个长着一张老妈子脸的大表哥,但综合近段时间李渊的表现,杨广相信自己还是能拿捏住他的。

除此之外,三年前发生的一件事也让杨广对李渊出任地方军政首领颇为信任。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就在杨广第二次征讨高句丽的关键时刻,当时在后方督运粮草的杨玄感在河南地区举兵叛乱。

作为隋朝开国元勋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造反方面虽然业务能力差了点,但仗着自己是名门之后加之勇猛过人,再搭配上李密这个混世魔王,一时间倒也闹得气焰滔天。

没用多久,杨玄感便率领部队沿着黄河,一路自东向西打到了东都洛阳城下。

此时,洛阳城内的许多王孙贵族一看势头不对,便纷纷跑到城外投入了杨玄感的怀抱。

当时留守弘化郡,统领潼关以西十三郡兵马的李渊也收到了来自幕僚的建议:看准时机,举兵反他娘的。

To be or not to be?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李渊第一次展示了他老辣的政治眼光:天下还是杨家的天下,改朝换代的时机尚未成熟。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李渊是个对时局判断相当有一套的人。

能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下,一眼看到问题的实质,按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脏,对于一个统帅而言,这是十分重要且了不起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李渊的一个强项。

于是,直到杨玄感兵败身死,李渊一直安分守己地在弘化郡履行着他作为一名地方大员的职责。这次对时局的成功把握,让他在杨广的心中总算留下了一个相对不错的印象。

良好的履历,加上必要的污点,李渊终于成了杨广心中那个完美的人选。

然而即使对于这样一个完美人选,杨广依旧放不下自己猜忌的本性。

放手让你一个人去那么重要的位置?笑话!你是做上美梦了,我这里还要不要睡觉了?不给你带上俩监军,我这皇帝岂不是白当了!

监军的重任最终落到了王威和高君雅两位大隋朝或者说小杨陛下铁杆粉丝的头上。

与此同时,李渊的家眷,除了二儿子李世民以外,统统被杨广老实不客气地留在了自己的眼皮底下。

外有监军,内有人质,小样,不想被灭门就老老实实给我打工。

看着李渊离京的背影,杨广觉得自己可以放心了。

六、天命之地我来也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两匹骏马来到了太原郡,马上端坐着两个气度非凡的男人。

望着脚下广袤无垠的土地,似乎感受到了天命的召唤,年长的男人终于第一次忍不住对他身边的青年吐露出了一丝心迹:“今我来斯,是与天为!”

没错,这二人便是李渊和李世民。

他们此时所在的太原郡大约相当于今天山西省的概念,今天的山西省会太原位置大约在当时的晋阳城,同样晋阳城也是当时整个太原郡的首府。

如果您也对地理概念不是很感冒,那么后文读到太原您就把它当山西省,读到晋阳您就把它当太原市,基本也就差不到哪里去了。

古时的太原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易守难攻。

《杨家将》、《天龙八部》里大名鼎鼎的雁门关就在晋阳以北,当年的平型关大捷、忻口阻击战也都是在这片土地上打响。

从某种程度上说,谁拿到了这个地方的统治权,谁便拥有了称王称帝的资本。

如果算上“儿皇帝”石敬瑭这货,历史上前前后后曾有八个人在此建国称帝,晋阳于是也有了“龙城”之名。

一直到宋太宗赵光义在979年一把大火将晋阳付之一炬后,这里才算消停。

这实在是一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

然而,天命这玩意儿说起来毕竟还是有些玄乎。眼下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李渊看似龙归大海,虎入深山,但他的脖子上还依旧牢牢拴着杨广给他套的项圈。

想要在这乱世中有一番作为,就必须想办法让自己挣脱开这最后的束缚。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有一种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浑身上下都长满了自由的羽毛。”

李渊自然也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儿。

尽管杨广费尽心机地给他设置了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牢笼,但是李渊却还是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这座牢笼的弱点。

要想挣开束缚,没有力量不行。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领导牛不牛还要看群众基础打得牢不牢。

不管你是有魅力、还是有手腕,反正谁能团结到最多的人,谁往往就是游戏最后的赢家。幸运的是,这恰好是李渊的另一个强项。

很快,他便在团结群众上又一次祭出了自己的无敌神功——装。

面对群众,李渊再次装出了水平,装出了新意。这次李渊选择了刘玄德曾经用过的套路——装厚道。

不过,他的这个套路可不是像刘备那样盯准一个小草房反复折腾,而是大面积撒网,各方面结交。

不管你官大、官小,不管你亲疏远近,只要在我地盘上,来到我眼前,统统以礼相待。

事实证明,李渊的这一做法不仅让他羽翼日渐丰满,更是在关键时刻给了他扭转乾坤的机会。

七、放不下的羁绊

就在李渊不声不响地为自己打牢群众基础的时候,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几位大佬则正在为多抢下一块地盘、多收编几支队伍忙得不可开交、闹得天翻地覆。

看到这些山大王们一时间风头无两,李渊手下的一群小弟便有些按捺不住了。既然扯起大旗就能干买卖,那咱们有人有刀凭啥干看着别人发财?

于是,李渊的身边开始不时出现各色游说人员。这些人说来说去目的只有一个:早日把李渊忽悠上路。

如果光是用嘴忽悠倒也问题不大,反正天高皇帝远,私底下说几句不该说的话在那个动乱的年月还不至于要了命。但其它一些记载看起来就比较夸张了。

按照《旧唐书》的记叙,为了把李渊彻底忽悠上路,当时的晋阳令刘文静和晋阳宫副主管裴寂会同李世民组成反动三人组,对李渊可算称得上是软硬皆施、威逼利诱。

其中比较绝的一招是三人先将李渊灌醉,再由裴寂将杨广留在晋阳宫的妃子送上李渊的床榻。

等到李大人爽过之后,三人直接站在李渊面前对他说:“反正皇帝已经被您扣上绿帽子了,下一步怎么走您就看着办吧。”

于是,李渊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这个反动小组逼上了梁山。

《旧唐书》的这段记载读起来似乎颇有点演义的感觉。

因为在这段叙述中,李渊不仅毫无驾驭时局的能力,而且直接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酒色之徒,还是糊涂透顶的那种。

连自己睡的女人是啥来路都闹不清楚,就稀里糊涂把事儿办了。如果李渊真是这号人,别说从事改朝换代这种高难度工作了,恐怕连太原都走不到他就得把全家老小的脑袋都混没了。

而且,所谓的反动小组三人众毕竟始终都是在李渊手下混饭吃,这么明目张胆地算计领导,就算一时得逞,又岂不怕老板秋后算账?

另外,最关键的是,如果李世民真这么做,那完全就是明摆着将他的几个亲兄弟往死路上逼。

此时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四儿子李元吉、小儿子李智云以及女婿柴绍还处在杨广的严密监视下,只要李渊这边稍有异动,估计杨广立马就能把这几个哥们剁成馅,包了包子送到他眼前。

而这也确实是李渊面对周围各种进言,依旧一直犹豫着不肯甩开膀子闹独立的重要原因。

李渊发自内心地担心自己的儿子们。

成就一番霸业,固然是他心中所盼,但要以自己的儿子作祭品,却是万万不能。

即使再大的利益摆在眼前,李渊心中始终无法割舍那份来自亲生骨肉的牵绊。

比起历史上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六亲不认杀妻弃子的许多所谓枭雄,李渊的身上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后人在评价李渊时,多据此认为他性格懦弱、优柔寡断。然而相较那些残酷得近乎冷血,视人命如草芥的无数帝王、将军,我觉得李渊是可爱的。

我们的史书从来不缺少尔虞我诈,不缺少血流成河,却独独少了一份人性与温情。

纵使儿女情长,我亦天下称王!

于是,老谋深算的李渊一如几年前那样,再次将自己的意图深深埋进心底,无论自己周围的邻居们怎么闹腾,他始终在静静地等待着。

但历史的确又是无情的,李渊很快就为自己的这份真性情付出了代价。就在李渊因心中羁绊举棋不定之时,来自突厥的一次入侵再一次将他推入险境。

八、陪你赌上一把

就在李渊任太原留守的第二年,他的老邻居突厥又跑到他的地盘上打起了秋风。于是,李渊像往常一样调兵遣将前去应对。

这次李渊选择让高君雅带队出战。临行前,李渊特意嘱咐了高君雅相关作战安排,但不幸的是高君雅在领兵打仗上颇有马谡的风格。

一上战场,高君雅便直接给李渊唱了一出失街亭。

不怕驴一样的领导,就怕猪一样的下属!

很快,杨广便接到了来自太原的战败报告:突厥很牛逼,我们打不过。

很快,李渊便接到了来自朝廷的小道消息:老板很生气,你们要完蛋。

怎么办?眼看天下大乱,自己好不容易到了龙兴之地,结果屁股还没坐热,脑袋就要搬家。接到消息后,整个李渊集团都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

眼看大好形势一夜之间荡然无存,几位集团骨干分子开始积极向李渊建言献策。

大家说来说去,最后无非就是两种意见:要么反,要么跑。

当平静地听完身边每个人的意见之后,李渊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中。

他清楚地知道,越是在这种紧张的时刻,越是不能轻举妄动。在如此敏感的时刻,自己任何一个不恰当的举动都会直接导致整个局面彻底滑向失控的深渊。

没人知道那位坐在王位上的表弟心里到底打着怎样的算盘,他不会不知道如今天下大乱的局势,不会不清楚把自己逼到墙角可能造成的后果。

也许,前期传来的处分消息只是那个人故意制造的烟雾弹;也许,那个人正借此逼迫自己在慌乱中祭出昏招。

既然你已坐庄开盘,那我就陪你最后赌上一次。

押上我的身家性命,只为从你那里再赢回一个主动!

于是,李渊看着眼前这一帮亲信们,从容且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选择。

既不能仓促反叛,也不能畏罪潜逃,我的选择只有一个字:等!

直觉告诉李渊,这次朝廷放出的风声极有可能只是杨广为了试探自己而搞的一次借题发挥。

既然对面先来了一招无中生有,那我最好的选择就是回敬他一招按兵不动。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坐着等死。敢于主动把自己置于这种境地中,但求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不得不佩服李渊城府之深。

渊者,深水也。李渊果然不负其名!

杨广并没有让李渊等太久。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一名来自江东的使者叩响了晋阳城门。

当天负责执勤的正是李渊亲信之一温大雅。待其问明使者是前来传达皇帝旨意之后,温大雅立即让他的弟弟温彦弘把使者带到了李渊的寝室。

听到使者到来的消息,原本正要入睡的李渊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

此刻,他的心情就如同那些在赌桌前押上了老婆房契只等一局定输赢的赌徒一般。

李渊有的只是这一次机会。赢,便有希望问鼎天下;输,便只能沦为阶下之囚!

买定离手的一刻,幸运之神再次向李渊露出了她那动人的微笑。

使者带来了李渊做梦都想听到的四个字:赦你无罪!

好一个涉险过关!

听完使者的传达后,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李渊也难掩心中的激动。

他一把拉住温彦弘的手感叹:“从今往后的日子就算是上天赏给我的了!”

李渊凭着自己过人的胆识,赢下了他人生中的这次豪赌。

这场胜利不仅为李渊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而且也让他意识到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想要活命就必须炒掉杨广这个老板,否则作为隋帝国的官员,自己迟早都要被突厥或各地的叛乱武装打残,到时自己即便不死于疆场也要死于刑场。

面对这个傻子都能看明白的局势,李渊断然放下了之前所有的思想包袱,举兵大计由此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九、身后的那两双眼

举兵的前提自然是要有兵。

然而,此时李渊所辖太原境内兵马不过万把人。

这点儿家当守个太原尚且捉襟见肘,想要逐鹿中原、问鼎天下还是趁早洗洗睡吧。

就在大家为找不到名头拉壮丁而抓狂的时候,一条来自前线的消息又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驻守在马邑郡的一名叫刘武周的将领干掉了他的顶头上司马邑太守王仁恭,而后又抱着突厥人的大腿公开反叛隋帝国。

长期以来,马邑郡在隋朝名将王仁恭的统领下,一直是太原地区抵挡北方突厥进攻的坚固屏障。刘武周的这次叛乱无疑让整个太原地区直接暴露在了突厥的铁骑之下。

消息传来,身处晋阳城中的李渊马上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渴望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

面对刘武周与突厥的双重军事压力,太原郡如今已是危如累卵,还有比这更好的扩军理由吗?

孙子曰:“善战者,求之于势。”

让原本不利的局势转化成属于自己的机会,李渊再一次向大家展示了他在把握局势上的深厚功力。

从这一刻起,原本的敌人反成了李渊的强大助力。

而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在随后晋阳举兵的一系列事件中,突厥人不仅稀里糊涂地被李渊拉去演了各种挡刀角色,还被忽悠成了李渊的坚强后盾。

连敌人都能使唤到这份上,真也是醉了。

很快,李渊以抵御强敌入侵为理由,开始公开招募军队。

与以往所带的军队不同,这些招募来的士兵从他们入伍的那一刻起,便成了李渊的私人武装。换句话说,李渊不再是他们的将军,而成了他们的主公。

一切似乎那样顺理成章,一切似乎终于步入正轨,但可惜一切仅仅只是“似乎”。

因为就在李渊大张旗鼓扩军的时候,暗地中杨广留下的那两双眼睛始终默默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平心而论,在太原地区领导班子搭建这个问题上,杨广做得还是颇有艺术性的。

王威、高君雅组成的亲信帮,与李渊父子组成的皇亲帮在相互制衡中形成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平衡。

王高二人在官职地位上比不了李渊,而李渊在皇帝的信任度上又比不过王高二人。

王、高要办李渊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才能向杨广那里交差,李渊若干掉王、高则必然会加深杨广对自己的猜忌。

双方对于这个局面都是门儿清。

所以不管多少猜疑、多少提防,不到最后一刻两边谁也不敢轻易向对方出手。

两边都知道,一旦动手,必分生死。

然而即使荆轲的那卷地图卷得再厚,匕首最终还是有被亮出的一刻。

随着李渊军队规模的日渐壮大,王、高二人慢慢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

眼前的局势似乎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正朝着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那个方向疾驰而去。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观察,他们已经确信,李渊如今所做的一切正是杨广所担心的,此时消灭李渊便是为帝国消灭一份威胁,而这也正是他们身在晋阳的全部价值。

于是,这两位非著名导演迅速投入到了一场斩首行动的剧本编写工作中。

十、编剧本得有悬念

大概是考虑到自己作为非著名人士,在业务能力上的确有所欠缺,所以王威和高君雅在编导过程中,顺便聘请了几个晋阳当地的地头蛇充当了一下顾问的角色。

每次读到史书中,关于搞密谋的桥段时,我最怕看到“行事不密”之类字眼。

这些词感觉就像灰太狼每次扯着嗓子喊的那句“我一定会回来的”一样,只要出现,就是在告诉你:故事结束了……

可惜的是,在王、高二人的故事里,我们又一次读到了这熟悉的字眼。

这事儿还要感谢李渊刚到太原那会儿在打牢群众基础上下的一番苦功夫。

当时整个晋阳地面上,但凡有点头面的人物几乎都被李渊那礼遇有加的作风深深折服。

而此时,在王、高二人的顾问团里,一个名叫刘龙的小乡绅便是李渊庞大粉丝群中的一员。

于是,就在王、高二位还在那头忙着拉赞助、布场景的时候,李渊这边已经翻来覆去将剧透读了个滚瓜烂熟。

其实,王、高两人的安排说起来并不复杂。

简而言之,在晋阳民间五月份的例行祈雨活动中,安排杀手干掉李渊,进而除其党羽。

故事少了悬念那就连白开水都比不上。

考虑到原创剧本在自己这里基本已经连裤衩都透干净了,本着演而优则导的常规发展路线,拿到改编权的大神级影帝李渊决定亲自操刀,还原创剧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五月十五日的清晨,太阳像往常一样,一大早便将和煦的阳光洒满了晋阳城。

此时,李渊也同往常一样,端坐在府邸大堂处理着往来的政务。在大堂的一侧,王威和高君雅正低着头一边在心中暗暗盘算着几天之后的行动计划,一边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桌上的文书。

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那样平静。眼看着日上三竿,堂前往来的仆人们也开始寻思一会儿收工之后该去哪里打壶烧酒、切块牛肉,幸福地结束一个上午的劳作。

就在此时,刘文静忽然匆匆走进大堂,对堂上的几位大人禀报开阳府司马刘政会送来了一份机密情报。

听到刘文静的禀报,李渊的眼神中略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Action!

“王将军,烦请出去接待一下,看看是何机密吧。”李渊转过头,面带微笑地向王威吩咐道。

接到领导指示,王威十分顺从地起身走向了站在大堂外的刘政会。

谁知刘政会见王威走来后,居然一个漂亮的蝴蝶步将王威闪到了身后,然后扯着嗓子高声对大堂中的李渊喊道:“此事牵扯两位副留守,我要亲自向唐公汇报!”

听到刘政会这声吼,李渊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站起身来,满脸震惊地大呼一声:“有唔搞错撒!”接着顺势拿过刘政会手中的密报,边看边自言自语道:“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意欲谋反!”(大神级的演技似乎从来都无需排练)

此话一出,如平地里响起一声惊雷。

一瞬间,王威和高君雅几乎同时意识到:要坏菜!

好在这二位也是武将出身,常年从事操刀子砍人这种技术类工种。在度过瞬间的慌乱后,二人见势不妙,立刻卷起袖子朝李渊扑了过去。

然而这种困兽犹斗的行为显然并没有什么卵用。

老谋深算的李渊早已考虑到了二人的军事素质,压根没给他俩半点擒贼擒王的机会。

早在前一天的夜间,李渊便已安排李世民带领士兵将演出场地布置得妥妥帖帖。

见王、高二人暴起发难,大家果断一拥而上,将两人从头到脚直接捆了粽子,然后扔死狗一样扔进了大牢中。

十一、霸业,从这里出发

拿下了王威和高君雅,李渊也稍稍在心底舒了口气:总算砸断了杨广套在自己脖子上那最粗的两根枷锁。

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一刀砍了两人的脑袋?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单凭一份伪造的通敌密报就杀掉太原郡的二号、三号,这么做显然不仅难以服众,而且一不小心还会失掉好不容易才攒起来的人气。

就那么一直关着?万一两人在里面接茬演上一部《监狱风云》或者《越狱》,那更是要哭晕在厕所了。

然而,李渊仅仅为此事为难了两天,一帮强力酱油党的出现就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五月十七日,一队突厥骑兵如幽灵般出现在了晋阳城外。

收到突厥来犯的消息,李渊又一次开心地笑了:之前拉队伍的时候你们来帮忙,如今准备举兵的时候你们又来帮忙,要不要这么热心啊!

面对着在城外耀武扬威的突厥人,大牢里的王威和高君雅别说跳进黄河,就是跳进银河这下也洗不清了。

在城内百姓一片群情激奋中,王威、高君雅被拉赴刑场,斩首示众。

考虑到这出大戏已经接近尾声,李导演开始研究怎样把最后一波演员也打发走了。

当然,工钱免谈,盒饭也别指望。

这天夜里,李渊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将城内士兵潜送到了城外。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的突厥人便惊奇地发现,眼前的晋阳居然城门大开,城上守城的士兵个个鼻孔朝天,似乎完全把他们当了空气。

接着,突厥人又看到一队队打着大隋旗号的军队大摇大摆地开进了晋阳城中。

不好!援军!风紧!扯呼!

于是这帮专业级群众演员在晋阳城外结结实实地打了一回酱油后,便挥一挥衣袖作别了晋阳的云彩。

就在晋阳城里好戏连台的同时,李建成、李元吉和女婿柴绍也提前接到来自晋阳的消息,连夜骑快马一路飞驰到了李渊身边。

该杀的杀了,该撤的撤了,该来的来了。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最终将李渊推到了隋末群雄逐鹿的舞台上。

忘不了少年时,身披重孝接过父亲爵位时的那份无助;忘不了青年时,披坚执锐站在金銮殿上的那份孤寂;忘不了壮年时,向儿时伙伴跪地称臣的那份不甘……

所有的一切原本都被他深深地埋进了心底,然而命运却又偏偏不想让他永远沉寂。

既然走投无路,既然天下大乱,既然富贵险中求,那就干脆无需再忍!

这一刻,面对着幕僚和亲人,李渊断然放下了自己几十年的隐忍,为了自己的明天,他必须直面挑战,用铁与血去实践属于自己的天命!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初五,李渊正式与隋帝国决裂,亲率三万将士于晋阳城起兵反隋,史称晋阳举兵。

(如果喜欢的话,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飞瓜侃大唐』,那里是本作品首发平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81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2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14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52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2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3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6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5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1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01评论 2 30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77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59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28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6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43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0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15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