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周日
*几个好友聊天,聊着聊着,聊到了前几天的520礼物。
说实话,之前没有觉察,分不清自己或别人,说/晒/秀的背后,是想单纯的分享自己的欣喜快乐,还是虚荣心及攀比心在作祟。所以,有时候就会有负面的情绪或想法跑出来,折腾或折磨(自己/他人)一会儿。
近来,我发觉自己在有的时候,多少有点觉察,稍微能意识到或看出点自己或别人言行背后想表达的内容了。
若是我想分享我的欣喜快乐,我就理直气壮的去分享,不去猜度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知道自己只是想诉说想展示我的开心而已。
若是我觉察到是我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在蹦哒,那我就会冲它们笑,“我看到你了,我知道你想要得到夸赞,认可,羡慕…”。当我看到了我在做什么,我想要什么,我反而有点清明释然的感觉,不容易被它们带走了。别人回应了我,给了我想要的,我会口头或在心里谢谢她的成全;别人没有回应或是没有给我想要的,我也没有以往那么失落挫败了,少了很多对外对内的抱怨与攻击。
当然,对他人亦是如此。当我有了觉察和看见,我也有了选择,是选择感受她分享的快乐,由衷的为她开心;还是选择成全或不成全她想要的“比…好,被艳羡…”。
同时,我也承认和接受,人的虚荣与攀比,要强与好胜,时不时的就会在各种情境下,冒个泡泡,蹦蹦哒哒。“我是好的”,“我想要得到肯定及尊重,得到他人的羡慕及推崇”,这是多正常的想法念头啊。所以,我不再觉得“虚荣攀比”,不再觉得“争强好胜,想赢怕输”是不对的,不好的,是不应该的,不被允许的了。这些当然也必然存在,它们只需被看见而不是被执着而已。而且,很大程度上,它们是推动和促进我们不断努力进步的动力因素哦。
*说起“我要老公送礼物”这事儿,近来我对此的心态和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此记录和分享一下:
有天晚上,我刷了会儿《清平乐》的视频,闲聊的时候问老公,“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境况下会想起我,会以我为重为先?你会主动为我做些什么?”
本来还盼着得一个“柔情蜜意”的答案。结果,我家的“钢铁直男”,竟然给我论证起了,正向反向思维模式。
我那个气结呀,堵的慌。
我心说,你转着圈子论证了老半天,难道就是为了告诉我,我“索要”的思维模式和心态不对,难道就是为了告诉我,我不该索要?!
我对他说了听了他的话后,让我以为他要表达的就是这些。
他连连否认说不是不是,可又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闲聊差点变成争吵。好在我们都及时闭了嘴,暂时搁置了争论。
后来有一天,我又说起,朋友的老公每年都会主动送给朋友一两件“大件”(诸如名牌包包,大牌首饰)。老公来了句,你想要啥你买呗。
唉,我又觉得堵心了。
搁以往,我的“要而不得”,会让我陷在失落,挫败的情绪里。可我真的不喜欢失落挫败呀,于是,我把矛头指向老公,怨他恼他气他…
这回,我不想当情绪的逃兵了,我想真的去尝试一下:去直面,去解决。
我不再那么快的从挫败中逃离,而是去看去问自己,我的挫败,真的是因为我“要不到”么?我的挫败,真的是老公带来的么?
nonono,这回我看见的是,我的挫败,来自于我对自己的攻击,“你不能要,你不配要”!
天啊,我折腾着闹腾着,不停的要要要,不停的向这个要向那个要,我表面或用强势霸道的姿态或用低落冷漠的情绪“胁迫”他人德去要,我生气我恼怒别人不给我想要的,可我的内心深处,回响的却是“我不能要,我不配要”的声音。
我的挫败,不是来自于“要不到”,而是来自于,每一次没能如愿以偿的“要到”后,就给自己强化一次“你不能要啊,你不配要啊”的“念”头。以及对这个念头的抗拒,抵触,因这个念头而产生的委屈感,屈辱感,愤怒感。
*我有点明白了:
我羡慕的,想要的,不是那些物质上的包包,香水,化妆品,首饰之类的东西。
我艳羡的是“被人放在心尖上”,“被人惦念着在意着愿意花心思主动给我的”那份态度,心意,感觉…
之前我的点在于,我要不到,我没有想过会是“别人没有能力给,别人不会给,别人给不出”这些别人的问题,
只以为是“自己不配得,自己不该要,自己被看轻”的问题。
现在我慢慢明白,不是的,即使我“要不到”,那也不是我“不能要”,不是我“不配要”,不是我的问题。
我可以理直气壮的要。
我值得!
不管我有没有这样那样的条件,有没有所谓的如不如谁能干,有没有谁优秀…我都有权利去要,我都值得享受高配置的人生。
别人没能力给我的,给不出的,我知道那是别人的问题,不是我的。
我有权利去要,
我也可以不依赖,
更可以尽我的能力给我自己我想要的。
我之前把自己看的太卑微了,哪怕是看起来发脾气甩情绪的“胁迫”别人看我脸色,其实,我的内心还是很卑微的。
今后,我学着珍重我自己。
我要高配置版的看待对待我自己。
*你别说,当我的心态和看法有所变化的时候,我突然发觉,这回,我“要不到”的挫败感没有那么强烈了。
反倒是,我看到了老公不是不愿主动给,他的长篇论证,并不是要说我“不能要”,只是他的自保而已。
“主动给”的这个模式,是他不熟悉,不太会的。他怕被指责被抱怨“不会给”,而抢先给自己穿上“自保的盔甲”。
是呀,从小到大,我们有自己被对待有自己熟悉的会的模式,也有未曾被对待不熟悉不会的模式。
也许,我们不知道,或是不愿意承认自己“不会”,“给不出”。
*我越来越对这句话有感觉:别人是通过你看待对待你自己的态度来看待对待你的。
所以,也许我的问题,并不全在于能不能释然的对待“要不到”,而是在于,我是否相信“自己可以要,值得要”,且能不依赖于别人给不给。
就如曾在一本书上看过的一句话:当你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要,值得拥有”,其实,就已经不会很纠结于“要不要,有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