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成为一名老师之前,我听到的更多的是家长说某某老师好,某某老师不好。关于好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家长说:“我们孩子老师对孩子严格,教得特别好。”有家长说:“我们孩子老师特别好说话,脾气好。”也有家长觉得老师长得特别有气质,总之,众说纷纭。当然,学生时代,也曾和同窗好友讨论老师的好与坏。
后来,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经常在办公室里听到某某家长很称职,某某家长不称职。初入职场,在办公室谨遵的原则是:“少说话,多做事。”所以 ,在同时热火朝天地讨论时,我就默默听着,把他们对不称职的家长说的话记在心里,免得在面对类似的家长时无话可说。在小学老师的眼中,称职的家长指的是:学习上,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不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玩手机,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生活上,能按时接送孩子,多和孩子沟通,教孩子学会独立,每天干净整洁,而不是一手包办。不称职的家长分为三类:一类是没经验,不懂,说说即可;一类是工作忙,心有余而力不足,很无奈;一类是孩子的分量很轻,把孩子推给学校和辅导班,这种家长最可气。
就拿我们办公室同事提到过的家长作为例子吧。有一个小朋友M,她的妈妈是布依族的,学历不算高,接送孩子从不迟到,为了能在孩子小学阶段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辞去了朝八晚六薪水相对优渥的工作,找了一个九点上班两点下班的工作。孩子上一年级时,她在入学家长会不久,就主动找老师沟通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对老师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很配合。之后也是一个月和老师沟通一次,M的识字量惊人,一询问才知道,妈妈每天都让她读20分钟的课外书。M的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是意料之中的事。或许,M的妈妈在最初的两年挣的钱没有其他人多,但是孩子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是一辈子的财富。
有称职的,自然有不称职的。Z的妈妈四十岁才生了Z,自然是捧在手心,视为掌上明珠。等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因为孩子的事经常手忙脚乱鸡飞狗跳。孩子的作业写得一塌糊涂;送孩子上学迟到;书包里不是少了书就是没带笔,都是经常发生的事。老师就找Z的家长沟通,家长就开始大吐苦水,孩子不爱看书呀,回家先玩手机呀,早上叫不起来呀等等,Z的老师根据家长说的问题,一一给出了解决办法,没过多久,Z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书包自己整理,也没有迟到过,成绩也提高了。
S 的家长工作特别忙,和妻子离异,一个人带孩子,不工作一家人就要喝西北风,孩子由爷爷奶奶接送,老人的教育原则是,不让孩子挨饿受冻就行。孩子成绩自然好不到哪去。
C的校服上永远黑一块白一块,只有刚发那天是干净的,有一次,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受伤了,伤口也不大,老师担心发炎让家长来接,家长直接拒绝了,大致意思是小孩子受伤很常见,没什么大不了的。到最后也没来接孩子。
入职一年,觉得孔夫子的“因材施教”真的是有点天方夜谭。因为一个班五六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三尺讲台之上,要给孩子传授知识;三尺讲台之下,要和家长沟通交流。无论家长称职与否,自己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