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拼速度,它们偏偏反其道而行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节节攀升。在这顺势万变的社会中,人们为了跟上城市的速度,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
但在节奏紧凑的都市生活中,却存在了那么几个地方逆向思考。它们以“慢”为出发点,并用“慢”的方式活出了全新的城市哲学。
“慢城”,是一种全新城市规划方式和理论,起源于意大利的小镇,并逐渐兴起成为趋势,至今全球已有25个国家的145个城市宣称为“慢城”。
正如其名,慢城主张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拒绝高密度和大规模的城市空间,以彻底保护自然生态为原则支持绿化,保护地方文化特产,支持传统手工业,成为地方居民的中心。
要成为慢城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必须达成以下7个标准:
“1.当地人口总数不应超过5万人。
2.当地居民要以直观形式主义倡导“慢生活”理念。
3.车辆的使用需受到限制,车辆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0km/h。
4.严格管理噪音,广告牌和霓虹灯要尽可能得少。
5.当地必须有一套环保的城市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6.即便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必须保留当地文化和保护具有地区象征性意义的产品。
7.当地必须定期接受“慢城市国际协会”的检查,以保证上述指标被严格执行。”
能够达成以上7个标准的慢城,究竟能慢出什么样子呢?
1、奥尔维耶托——意大利
意大利的慢城大多是中世纪的小城,区域特色相当突出,而奥尔维耶托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奥尔维耶托是一个自中世纪就存在的古老山城,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慢城。城市在反污染、反噪音、反量化之余,全力支持都市绿化及保留地方特色。
奥尔维耶托因为受到高山地形的限制,城市里很少出现新盖的房子,所以大部分的老房子从中世纪就一直保留到现在。充满着中世纪的古典氛围,成为了当地独有的传统特色。
在奥尔维耶托城里,开车是被禁止的,所有的车辆都只能进入一个隐藏在市中心公园广场下的巨大地下停车库,游客通过隐藏在石墙内的电梯直接进入市中心。放眼望去,城里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两三层的小楼,以及低矮的平房。
城里的街道狭窄,街边没有连锁店和快餐店,有的只是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商店和小吃店。
除了这些传统的建筑和手工艺商店,奥尔维耶托还保留了意大利最长久的传统文化——午睡。
在这里,游客仿佛抽离了当代都市的节奏,平下心,慢下脚步,感受这慵懒的慢生活。
2、桠溪镇——中国江苏
在国内,也有慢城。江苏南京高淳县桠溪镇是国内首个被授予慢城称号的城市。
桠溪镇由6个自然村组成,在绵延50公里的生态路上,杏花林、竹海、丘陵、河溪、葡萄园以及珍珠一样的湖泊一路穿越。
因为长期以来保持自给自足的农业,使得这里的山水保持了江南水乡难得的静谧。
这里依旧保留着具有当地传统风格的民居房子,为了保持传统,镇里没有公共交通工具,镇附近的花田最适合骑行,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地道野味。
桠溪镇除了原生态风景和特色美食,民俗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卞和望玉”的望玉山、省文保单位牛皋抗金的南城遗址,还有市文保单位永庆寺、刘伯温开挖的大官塘、岳家军的操兵场遮军山、张巡纪念馆等景观。
这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慢城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看了国内外两个慢城的案例,马小良不禁思索,对于人口多且密度高的中国来说,慢城的概念仅仅适合用于偏郊区的线下城市。
人口与车辆的苛刻把控条件就已经把大多数中国城市拒之门外。虽然慢城概念在中国难以普及,但它却可以拯救那些即将被全球化所吞没的边缘城市。
慢城的案例大多以一些小规模城市为蓝本。年代久远的城市肌理难以迎合现代都市的规划需求。狭窄的道路空间,难以负荷庞大的车流量;缺乏多元化的商铺使居民的选择性和幸福度大大降低。难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城市自然会流失人口,并慢慢边缘化变成一座空城。
步行和骑自行车是“慢城”人的主要出行方式,慢城这种逆向思考的城市概念,巧妙地把小城市存在的问题转化为特点,并加以包装从而作为创意的标签,引起社会的关注。
以限制车辆来回避狭窄道路的问题,支持当地传统手工业,化解缺乏多元化商铺的短处,主打地方特色和特有城市肌理吸引游客到来,并推动当地经济。
把当地问题转化为特点并且包装,形成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这种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其实就是我们从前那最朴实最原始的生活,游客青睐慢城最有可能是厌倦急躁的都市生活。
慢城的现象,抛给了我们几个问题:在城市化的道路上我们又丢失了什么呢?而我们真正想追求的东西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