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使用第一人称,这样看起来不那么客观。我有几句感慨想说,并非评论。我有些惭愧,直至看完《天才捕手》才认识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至于那个天才们的出版社编辑麦克斯·珀金斯,我就更不认识了。看完电影,我马上网购了他的成名作《天使,望故乡》。为什么平凡人无法停止对于天才的追捧,他们的形象总是闪烁着光辉。由于我的见识浅薄,我认为电影确是一个快速打开世界的窗口。去看看1929年-1938年的美国出版社,那个亲手挖掘了海明威、菲兹杰拉德等著名作家的图书编辑。
伟大的友谊定必是建立在伟大的事业上面,就像初中历史书上提到的1844年马克思遇见了恩格斯,从此他们开始了伟大的友谊。男人之间的情谊能分为多少种,现在很喜欢谈的基情,不在讨论范围之内,网络环境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想发扬光大,现时什么概念在舆论的面前都很容易走偏。兄弟情义算一种,战友情谊算一种,同学友情算一种,基于某种共同事业的友谊算一种,TOM(裘德·洛饰演)和MAX(科林·费斯饰演)属于最后一种。
兄弟情义在电影和现实生活看得多了,尤其是香港电影,简直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母题。古惑仔系列就不谈了,近年的《扫毒》和近日的《使徒行者》好相似,原因就是这个相同的母题,古天乐简直就是“兄弟收割机”。“做兄弟,有今生没来世”、“在兄弟,在心中”、“为兄弟两肋插刀”……像这样的俗话很多,可见兄弟情义早已深入民间。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只要认定这个人是你的兄弟,无论他做什么事情,你都必须无条件去支持他。见义勇为要支持,为非作歹也要支持,只要丝毫不认同就是背叛和出卖。《旺角卡门》是个典型的例子,阿杰为了鲁莽的乌蝇,多次帮他背锅最后搭上自己的性命。结果二人都死于非命,践行了兄弟情义的精神。
《集结号》《兄弟连》表现的是战友情谊,军队是国家的暴力机构,捍卫的就应该只有祖国的统一和主权,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前段时间热播的《琅琊榜》,剧情中提到的赤焰军相关情节描述的就是这种刀头舔血的情谊。靖王殿下与别不同,一定要为赤焰军翻案哪怕冒着失掉皇位的危险,这就是因为他是一个非常重视战友情谊的人。普通人未必能理解这种情谊,因为没有机会经历,但是仍然对此非常敬佩。
老狼有一首歌叫做《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弹唱的是同学友情,尤其指大学同学。《跨界歌王》决赛上,只有李光洁一人请了非专业歌手过来帮忙,他与大学同学陈思诚演唱的就是这首歌。同学友情很珍贵,常常用于缅怀,因为毕业之后这世上再也不存在“同学”这种关系了。曾经同学的我们,剩下的最后一个关系,定义为旧同学。《各有少年时》展示了大学同学的预演,《三傻大闹宝莱坞》讲的也是三个大学室友的美好经历,“同学”是个很干净的词汇,它比爱情更能打破阶级、身份、地位、家底、样貌、身高、性格……从你脱离同学关系,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开始,你就会发现,分数已经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公平的评判工具。无论和谁,你与他们只能做一下子的同学,为了这一下子的同学友情,你会怀念一辈子。
托马斯·沃尔夫出名之前,靠着他的爱人艾琳(妮可·基德曼饰演)养活着,她对沃尔夫不离不弃,缺抛弃了自己之前的家庭。因为得到帕金斯的赏识,出版了《天使,望故乡》沃尔夫一夜成名,也一朝得志。他冷落伤害艾琳,逼得她快要发疯。沃尔夫每天都在写作,文思泉涌地总写不完他的灵感,《时间与河流》的初稿就写了1500页。他与帕金斯日夜奋战,日以继夜地去选编这部作品,编辑帕金斯一开始说只要你不再加字,不眠不休连续工作九个月能完成出版。事实上,就这样过了两年多,两个男人为了这部巨作,都做到了“抛妻弃女”的程度。沃尔夫成名之后抛弃了艾琳,等他被评论界誉为文学巨匠的的时候,他抛弃了帕金斯。他嘲笑再也写不出好作品的菲茨杰拉德,自大狂妄地投向出价更高的出版社。艾琳最后也放弃了他,即便沃尔夫后来回心转意,爱情没有办法拯救他。只有帕金斯没有放弃,就像他也没有放弃他亲手挖掘的其他作家。他资助着落魄的失意作家,坚信他们一定会再写出杰作。帕金斯曾视沃尔夫如儿子般(年龄跨度并没有那么大),直到发现他的过激行为与言论,面对这个天才,一样不吝惜苛责严词。天才作家似乎总也逃不过英年早逝的宿命,沃尔夫下葬之后,帕金斯收到了他的遗信,这封信上面简单的字母见证了二人的友谊从来都没有破裂过。
男人之间的四种情谊
第一种代表了道义
第二种印证了使命
第三种诠释了情怀
第四种铸造了传奇
作者:cherie chik
文章编号:CF029
公众号:wordshowu
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