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罗胖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他在开头问了大家一个问题,“2017年,哪一天你认为很重要?”瞬间引人深思,不禁让人在脑海里开始搜罗起来,相信大家很快能给出答案,毕竟重要的日子总是让人印象深刻。那么现在让我们把时间拉长,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哪一天你认为很重要?
这也是我这些天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的答案是“2014年4月28号”,这是我第一份工作入职的日子,没有刻意去记,但是印象深刻。那么为什么这一天很重要?为什么不是第一次转正加薪?不是第一次跳槽?因为那是毕业前最迷茫的时期,当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做好什么?但是从那天起我有了努力的方向,而毕业之后面临的选择大体都是有章可循、并且对自己是有清晰定位的,自然就不会觉得手足无措了。
人们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如今女性已成为职场的半边天,我们也怕入错行,也需要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也想在新的一年里能有所进步,于是在18年伊始我便读了埃尔伯特.哈伯德的《日行一事:<致加西亚的信>梦想行动效率手册》一书,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养成主动、敬业、专注、高效、感恩和坚持六个职业好习惯的书,书中的一些观点刷新了我对敬业精神的认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主动就是不等待告知就去做正确的事情
作者在书中将从业者分成了五类人,第一类是不等待告知就能去做正确事情的人,第二类是一旦告知就能立即行动的人,第三类是你再三告知才去做事的人,第四类是只有你在背后督促着才会去做正确事情的人,第五类是即便有人教他怎么做、留下来看他做、他依然不会做正确事情的人。且不说分类是否合理,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如果非要给他归类,确实可以大体归于其中一类。
特别是我做的测试岗位,需要和很多开发人员打交道,相处一段时间下来就能知道对方的工作习惯,于是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去开展测试工作。有的开发属于第一类,每天我一到公司,他会追着我帮他验收功能、回归bug,属于不需要操心的类型;有的属于第二类,我需要一大早去提醒他,你还有多少功能没有做好、哪些bug没有修复、哪些问题需要紧急修复并上线的,告知之后他会立即行动,属于需要操点心、但不用特别关注的类型;有的属于第三类,事情一多分不清优先级、不知道从何下手、补了东墙补西墙的,此时我需要再三提醒他哪些功能需要先做、哪些问题需要先修复,提醒多次才能去做、需要重点关注的。很幸运,第四类和第五类目前还没遇到过,不然像我这种急性子的人,可不得天天追着他,吐槽他,直到他把问题解决为止。
那么归类了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不禁要问自己属于哪一类?客观审视了自己,感觉还没有达到第一类人的标准,应该属于第二类,一般上级告知我需要做什么事情,我会记下并会尽早采取行动,但是很少主动去思考,我还能做什么?如何做的更好?为什么应该这么做?新的一年希望自己能够多多思考,更加主动,做工作的主人。
发挥敬业精神,不只是为了公司,更是为了自我的成长
记得去第一家公司实习时,还不明白什么是敬业精神,每天想的就是早点完成任务,刚去的一个月,基本就是熟悉系统、写用户手册,当时觉得上班特别无聊,感觉是在浪费生命,于是和几个“同命相连”的朋友商量出一条出路-考研,但是工作一天,晚上根本没有精力再去看考研书了,于是陷入了工作提不起劲、考研又吃不了苦的死循环。
后来将这境地告诉我哥,被狗血临头的大骂了一通,大体就是说我什么都不会、公司愿意每天付我工资、补我饭贴,给机会去学东西还不好好珍惜,不想着好好学技能、尽胡思乱想之类的话,当时听着特别委屈,想反驳说公司只让我天天录文档,不给我有价值的活干、说带我的师傅在我入职第二天就离职了,我想好好学也没有方向等借口,但是静下心来想想还是自己太浮躁,太眼高手低了,写帮助文档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更深入的了解系统,写出操作性更强的文档,成为那个最懂系统的人。测试工作没人带,但是之后跟着项目、跟着产品和开发,多学多问自然能学有所得。
再看看周围通宵达旦的同事们,他们技术过硬但仍是毫无怨言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自己只是个职场小白,哪有权利去抱怨什么?公司能给机会让我实践试错已然是件很庆幸的事,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去上班就不觉得是浪费生命,不觉得公司是在剥削我了,相反感觉是在为自己,于是每天都充满激情,过的很是充实,很快便有机会进入项目组,在实践中学习测试技能了。
当然,现在不会觉得工作只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平台,我们理应为公司盈利,我们越努力公司就能越做越大,公司大了资源就会越多,我们自然也受益,因而我们需要有主人翁意识,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尽职尽责,与公司一起成长。
拖拉、逃避的良药是立即行动
拖拉和逃避相信是每个人身上都可能出现的坏习惯,我们需要与之抗争。那么如何能摆脱他们呢?书中的方法是当你想做某件事时,在犹豫的念头闪过之前就立即行动。
比如我周末想写个测试脚本,但是脑子里会想今天是周末要不玩会再写吧?一周工作下来多累啊!于是我便在被窝里玩手机,一刷转眼就到下午了,然后心里并不觉得开心、反而会自责自己玩心太重。但另一种可能是在犹豫想法出现之前就立即下床开电脑,稍作准备进入状态、完成预设的目标后再心安理得的休息。又比如我这人喜欢睡懒觉,如果今天天气冷,再睡五分钟的念头出现之前,我第一时间下床或者换上上衣,就能避免早上晚起拖拉的习惯。因为我是那种只要开始,就非要弄出个结果才能停下来的人,因而我的难点在于开始,让我立即行动只要让我做到立即开始即可,所以这种方法对我而言是有效的。
而每个人身上拖拉和逃避的锁不一样,有的人易于开始但难于坚持,那么不妨可以参考下面的三条小建议,或许能找到自己的那一把钥匙。
第一、可以找个督促的人,能相互提醒和监督完成任务。
我们经常报一些培训班就是这个道理,自己自觉性差,拖拉逃避不想行动,那么找个人、找个机构督促提醒自己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我和黑土先生本身都是懒惰的人,但是我俩好歹还有点进取心,还想通过学习改变穷人的命运,于是我俩相互督促,相互讽刺,基本每天我们都能抽空坚持学习,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有点烦,但是时间久了我们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充实和快乐,我们便不需要对方的督促了,学习慢慢的成为了一种自发行为。
第二、尽可能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自主学习算是行动中比较难执行的一项,因为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脑力劳动,和不需要动脑的娱乐活动相比,我们自然会更愿意选择后者,这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行动,导致拖拉、逃避。那么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想到学习时不感到累和压力,或许会更有助于我们选择前者。
前些日子去黑土先生的领导家做客,之前听说领导和领导先生都是学霸,一进他们家发现果不其然,客厅有很大区域是两人的学习区,一人一台台式机、超大的屏幕,相对着放着,领导电脑旁边还放着一个画架,学习之余还能画点画,电脑边的墙上挂满了她画好的画,对面的先生学习区域的墙上,挂满了他们出去旅行的照片,桌子上摆放着电烙铁和开发板,总之学习的环境是轻松而开放的。想想下班回家或是周末,两人背对背各自做些喜欢的事情,一起进步,比天天窝在被窝里聊天刷剧有意思的多吧。
当然像我和黑土这样的租房一族,想拥有一个专属的学习区域实在是奢侈,但是咱不能自我放弃、自甘堕落吧。于是我们在卧室的书桌上也放上了大屏显示器,买了个小音响,这样就避免了低头对着小屏笔记本一会功夫,肩颈就酸痛、眼睛发涩的情况,累的时候放点喜欢的音乐,让整个学习过程稍微轻松些。
第三、提早想想拖拉、逃避的后果,会让我们懂得做事的优先级。
拖拉、逃避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时的快感,但是时间一过后悔、怨恨很快就会吞噬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个无法掌控生活的人。
比如下下周我需要给上级Review我的工作,这是一件看似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我有两周的准备时间,但是如果我这个周末不去准备,那就意味着下周上班时间或者工作日的晚上需要准备,但是上班有上班的任务、工作日晚上到家已经快八点,还需要洗澡洗头,11点之前需要睡觉,那么能由我自由分配的不过一个小时。万一需要加班、下周末临时还有其它重要的事情,很可能我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了。那么Review结果可想而知,可能并没有我们本可以做到的那么完美。想到这里,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想想那个准备不充分的结果,那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于是还是决定先做这件看似不紧急但却重要的事,因为准备好了,我就可以安心去做别的事情了。因而提前想想拖拉、逃避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督促方法。
日行一事,成就梦想
记得去年开例会时,一个想学管理的同事问领导,如何学习管理?领导的建议是先学着从管理自己开始。想想也是,一个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又怎么有能力去管理别人?一个都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一天、完成既定目标的人又怎么能掌控整个项目的进度呢?因而凡事还是需要从小事做起,从安排好自己的每一天开始,这大概就是日行一事的真正含义吧。
最后愿大家都能做到日行一事、行动高效,达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