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旗翻飞,佛像垂首低眉。
红赭色柱子旁,柏林禅寺夏令营小参,我坦诚地倾诉自己的怯懦。我问明海法师:我想成为作家,但我内心总有一种不自信,觉得自己不会成功。
法师问我:你为什么想要成为作家呢?
我沉思良久:因为喜欢。
法师说: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如果坚持写作,为什么认为自己不能成为作家呢。况且,你坐在那里写作,你就是作家。有一个人读你写的东西,你就是一个人的作家,有两个人读你写的东西,你就是两个人的作家。
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当慌张和怀疑偶尔探出头时,便会浮现出来,带给我坚实的力量和柔软的心安。
从小喜看书,手上总是沾着爷爷书柜上的尘土,从伊索寓言到诸子言论,甚至是养生类的医药书,我都一页一页地翻过去,过滤晦涩难懂的言论,捕捉其中的轶事。
对写作的最初喜爱源于初中作文,记得有次作文题目为三国,我讨巧地写了曹操,写他的足智多谋,写他对关羽的忠义,写他被正统思想化为枭雄的无奈。数百字的作文换来老师的表扬,也让我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那时,我经常主动举手,请求上台念自己的作文稿。即使掌声寥寥,也暗自欣喜,总觉有人聆听,才不辜负写字时的认真。
现在想来,真心感谢那个无所畏惧的可爱自己。
通过写作,也认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素不相识的人,通过同一份热爱产生联结,即使年龄和身份差距较大,交流却毫无障碍。
许多无法和现实朋友诉说的苦闷,就顺着细长的网线悉数呈现在他们的屏幕前。我说自己投稿失败后的难过,说自己害怕写不好的担忧,说写不出文的恐慌。
这种无所求的友情蕴含着令人感动的力量,有一种略带惺惺相惜的情愫。
我看他们步入大学,开始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连载。我看他们步入社会,告诉我已经放弃写作。在他们的故事中,时常带着很强的代入感和幻想,仿佛我也曾拥有另一段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关于友情的闪闪发光的温暖。
但更多的,是与自己的握手言和。
之前的我,习惯性与他人对比,以自己的稚嫩文字与他人的成熟文笔对比,以自己的读者寥寥和他人的粉丝众多对比,于是时常被强烈的溃败感侵蚀,被失落感击垮,不敢拿起笔书写任何,也不敢把文字见于日光。
这种状态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来某天,翻到自己去年写的文章,看到那被自己遗忘的元气满满,看到那样一股单纯和勇敢。被自己治愈真是一种绝妙的体验,与自己握手言和,和内心的许多怀疑坐下来谈一谈,和那个可爱的自己,一起喝杯茶。
就像遇见一个老朋友,告诉我原来的自己曾经能量满满。就像树叶坠落,而原有的叶蒂却在岁月回望的光线里再次发芽。
我开始不与他人对比,不以粉丝数和点赞量作为判断文章好坏的依据,只看自己是否表达出内心,是否说出真正想说的道理。
我依然愿意保留最初的那份纯真喜爱,那份掌声寥寥也暗自欣喜的天真。
谁不是在前路未知的境遇里,一边思绪连篇,一边迟疑地迈出脚。
当我被一个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一反应却是思考打动自己的点,琢磨是否可以写作素材;当我路过一个场景,总是试图描绘下来,化为文字语言;当我去故宫时,将所有器皿名称拍照记录,回来整理名称,为自己微乎其微的写古代小说的可能性做准备时,我就觉得,这条路,我一定会走下去。
写作带给我的,是找到一份依靠,我看到害怕写不好,迟迟不敢下笔的怯懦的自己,也看见那个无所顾忌地上台读稚嫩文字可爱的自己,看见那个写到很晚情绪高涨的自己,也看见那个很长时间不写内心有微微不安的自己。
在这件事情上,我寄予一份纯粹的情感,遇见最真实的自己,也总能感到厚沉的满足感和细腻的幸福感。
可爱的同路人,令人欣喜的鼓励,都是旅途中的馈赠。
如果有一天,我有很长时间没有拿起笔,那我,一定在拿起笔的路上。
请记得,当你一直在写作,你就是作家。
1/365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