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班的朋友们,如果让你选择一条最挤的地铁线路,那我猜十有八九你会说是你每天乘坐的那一条。
2号线:“只有运气好的时候才有座位”。
5号线:“掌握上地铁的技能很重要。背朝人群站上地铁,必要时候用手抓住地铁门框利用反作用力将自己送进车厢内”。
15号线:“时间和位置很重要,选择稍有不慎的话有可能会感觉shi都快被挤出来了。除了祈祷下一站少上点人没别的法子”。
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存在着一条事实上最挤的地铁。那么我举双手双脚外加一副四十米长的大刀投4号线一票。
天宫院开往安河桥北,多么安静祥和与世无争的两个地名之间的线路,却在每天早上准时上演着一部“万人恐怖片”。
情节一:抢座。
天宫院,列车开始进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感,每个人心中已经默默地开启了五秒钟倒计时。
当车门打开的一刹那,所有人紧张到屏住呼吸——随后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进车厢——
如果成功落座,便熟练地掏出手机,平复一下150下/分钟的心跳,假装刚刚的一切没有发生;
如果没有抢到座位,则在眉头微皱之后露出一脸释怀的表情,慢慢站稳身子,走下车来准备下一次冲刺,假装刚刚的一切没有发生。
情节二:争吵。
地铁上人虽多,但几乎零交流,而类似的争吵可以说是地铁上陌生人之间唯一的交流形式。这样的交流可能发生在列车行进过程中的任何一节车厢。
对话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只动口不动手,声音大,毫无逻辑,开始与结束都非常突然。举个例子:
安静的车厢里,每个人都被挤变了形。
这时,某处突然有一女子A喊道:你挤什么挤?!
另一女子B答曰:是我挤你吗?这么多人呢!
A并不罢休:就是你挤的!还推我!
B也提高了音量:不知道谁挤谁!
A又说道:谁挤了谁知道!
车厢继续恢复安静。
只动口不动手,声音大,毫无逻辑,开始与结束都非常突然——完全符合。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对于见怪不怪的围观群众来说,这就好像是一粒小石子落在湖面上激起的一小片涟漪,不值得听更不值得看,仿佛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种冲突会一直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毕竟手脚都被固定,大家又都急着上班,让它顺其自然就好。
情节三:下车。
人们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同样适用于地铁4号线:上地铁容易下地铁难。
道理很简单,上地铁的时候,大家团结一心,就算你不行,自然会有行的人把你挤上来。而下地铁,很多时候你是孤军奋战,对面却有“百万大军”想要冲上来,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下车往往是各位乘客所面临的最后一道考验,当你苦苦哀求你前面的大哥行行好让一让的时候,大哥只能用爱莫能助的眼神告诉你:我也动不了,你还是用力挤吧,加油,我相信你。
若成功下车,则长舒一口气;若下车失败,完蛋,下一站见,上班迟到,工作凉凉。
以上就是地铁4号线每天“恐怖片”的主要情节,可以看出所有演员都十分卖力。
总之,在北京地铁4号线上,无论你是妙龄少女,还是中年大叔,是学富五车还是目不识丁,是贫穷,还是富有,健康,或是疾病,在这趟列车上,你都只有一样武器可以使用,那就是你的…蛮力。
毕竟,我们都知道,“爱挤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又云,“地铁上的空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一挤,总还会有的。”
如果说怎样做才能使我们在这样的早高峰地铁上取得个人胜利,那我可以给出几条个人建议,但可不可行也不好说。
第一,早睡早起,提前半个小时去排队,再也不用担心迟到;
第二,放弃携带包包,空手乘坐地铁,以免被包包困住动弹不得;
第三,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关键时刻挤过他人。
以上。
由于经历有限,勇气也有限,本文主要以4号线为例来讲述北京地铁早高峰的一些情况。我知道,其他一些线路或城市可能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毕竟大家都是一样的,你来我往,挤来挤去。有些事情你经历的时候蛮痛苦委屈,但经历过后写下来却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