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不乏这样一类人:工作中,领导交待个事情,隔三差五问事情进度时,他不说困难,到截止时间问他要结果时,他说:我考虑再三发现这个事我做不来;生活中,约他出来吃饭逛街,隔三差五问他,回答都是应该没问题,待你如期去找他时,他说:sorry,有其它安排,去不了。
虽不算啥大事,但总让人觉得这人不靠谱;从细节之处来看,更是觉得做事虎头蛇尾。
曾在某论坛上看到HR吐槽:最让人恨的牙根直痒痒的是悄无声息把事情搞砸的人。
这种人就是活在了自己的“闭环思维”里。
“闭环思维”的基础理论是“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结,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直到任务完成,直到认清事物的本质。
而“闭环思维”的人基本是没有中间环节的,更不用谈进入下一个循环了。
所以说“闭环思维”的人再怎么努力都很难有好的收获,因为思维限制了他的思考力,看待任何事物都无法层层追问,进行深度思考,很难触及事物的本质。
就拿上面约饭这件事来说,即使不能马上回复,也会给到确切能回复的时间点,然后自我跟踪过程,来让事情落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与思考力密不可分,只有循环联动的思维才能做到深度思考。
那什么是深度思考?我认为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思考。
为什么说是“不断逼近”呢?因为深度思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做到第一次对某问题进行思考时就触及其本质,但却可以在一次次追问与深度思考后越来越接近本质,直到有一天终于触及那个本质,并将其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来。
那怎样才算是深度思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准的用词和打比方 只有在洞察事物的本质后,才能联系到大家所熟知的事物,从而打出精妙的比方。
2、“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比如说:你看了一部电影,连连称好,我问你:好在哪?你说“很感人”这个简单的回答就是没有经过“深度思考”
3、比一般人有更多更深刻的自我觉知 深度思考的人不论对概念还是问题都会有持续的思考,这种思维习惯也会迁移到对自己的探究中,从而拥有更加深刻的自我觉知。
举例:你发现每次只要老公与你的意见不一致时,你就会非常生气,即使他的理由也十分合计,你就希望按你的意愿来。这个时候如果能进行深度思考,也许你就会发现,每次都生气的根源在于你有一个十分强烈的自我,这个强烈的自我让你很难心平气和的接受拒绝。然后你继续思考,为什么自己会有如此强烈的自我呢?这个问题很难马上有答案,但随着思考的深入和在脑中长时间的停留,你最终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即使面对同样的痛苦与挫折,有自我觉知的人会走的更有信心,而缺乏自我觉知的人会一直在混沌之中,所以走下去的最终结果会有天壤之别。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对过去看的越深,对未来就看的越远。正是因为你对自己每走的一步都有深度思考,所以你对未来的预期与把控也就会越有把握。
4、比一般人更能发现规律,趋势以及掩盖在趋势下不变的东西
看到一件事只是一件事
看到一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
而不是发现隐藏在背后的规律,这样的人显然缺乏深度思考能力。
聊到这,就不得不说说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呢?
1、善于向自己发问。
2、情绪的无纷扰,我们只能在水面平静的时候才看得清上面的倒影,也只能在情绪无纷扰的时候才能看得清楚问题的本质。
3、思考要有持续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