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A的问世
1966年,Joseph Weizenbaum 在ACM上发表了题为《ELIZA,一个研究人机自然语言交流的计算机程序》的文章。文章描述了这个叫作ELIZA的程序如何使人与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然语言对话成为可能。ELIZA通过关键词匹配规则对输入进行分解,而后根据分解规则所对应的重组规则来生成回复。
ELIZA的实现
ELIZA程序的大致过程很简单。程序读入输入的句子并匹配关键词;如果关键词存在,程序就使用与关键词相关联的规则对输入的句子进行转换;如果遇到没有意义的话或者不确定的状况,就使用之前的转换方式。程序输出就是根据转换规则得到的文本。
当然,程序细节要略微复杂。例如,关键字是有优先顺序的,在从左向右扫描文本的过程中,一个在前面发现的关键词会因为后面有优先级高的词而被丢弃。同时,如果输入的句子中有多个被标点隔开的分句,程序只会选择其中一个分句进行转换,其他分句在处理过程中会被删除。
实际上,ELIZA程序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脚本引擎。数据就是由关键词和对应的转换规则组成的脚本。所以,ELIZA并不局限于一组特定的匹配模式及回复,也不局限于某一种语言。
ELIZA相关的核心技术问题是:
- 识别输入句子中的关键词
- 关键词出现的最小上下文(例如,如果关键词是you,则需要知道它后面是否是are - 这很可能是一种主张。)
- 选择一个合适的转换规则,并执行转换操作
- 提供一种机制使ELIZA能够在输入文本中关键词缺失时还能聪明的进行回复
- 在脚本编写层面,提供一些有助于编辑、特别是扩展脚本的设施
ELIZA的影响
尽管ELIZA是一个脚本引擎,可以加载不同的脚本来进行对话。但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还是使用一个模拟罗杰斯式[1]的心理治疗师的脚本的ELIZA,以致于提到ELIZA,就是特指能够进行心理治疗师式的对话的那个程序,就连Siri也说ELIZA是一位心理医生,是她的启蒙老师。
ELIZA对聊天程序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实现了各种不同语言的版本。这里 是一个Java实现的版本,是Weizenbaum所描述的ELIZA程序的完整且忠实的实现。心理治疗师脚本也成了其他脚本引擎的基本示例,各种脚本引擎通常会包含一个命名为ELIZA的脚本。
参考
- Eliza -- Joseph Weizenbaum (1966)
- ELIZA--A Computer Program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 Eliza Test
- 心理学 Nigel C.Benson 文/徐苗 译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
罗杰斯提出来一套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疗法,主张来访者必须清醒理智地判断他们自己有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心理治疗师更像是一个给予者访者倾听和鼓励的挚友或顾问,引导来访者说出自己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