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微信朋友圈,一位朋友转发一首海子的诗歌《九月》,在这个帖子里,我才知道3月26日是海子的忌日,今年距离海子去世日已经整整28年了,28年来人们并没有忘记那个才华横溢充满激情的青年,似乎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海子,喜欢上他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众多诗歌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很多人因为这首诗歌知道了海子,也喜欢上了海子。我总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当中绝对不能缺少诗歌,诗歌是人类最凝练的语言,是语言的精华,它使人崇高,也使人纯粹。与其说,我们在怀念海子,不如说我们在怀念一种精神,一种情怀。
我知道海子也是因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很久以前我曾经朗诵过这首诗,觉得它特别的美,写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歌充满画面感,读着读着你会被诗歌所营造的氛围感染,甚至会感动到落泪,这也是优秀诗歌的魅力所在。
在后来,我主动地去接触海子的诗歌,也的确朗诵了一些他的诗歌,比如《日记》、《夜晚,亲爱的朋友》等等。每次朗诵他的诗歌,都给我带来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你会在他的诗歌中,感受到一种灵魂深处的孤独,那种孤独的感觉很难形容,你只能自己慢慢地去体会,去感受。
海子,在我们普通人眼中,是一个天才,15岁就考上北大,18岁开始写诗,到他25岁自杀身亡,七年时间创作了长短诗66首,散文和小说3篇,不能说海子是一个高产的诗人,但是他的诗却是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灵魂写成,他的诗因此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优秀诗人的诗歌有时候普通人很难理解,海子的很多诗歌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他的诗歌不能一句一句的解释,只能凭你自己的理解去感受,去体会。就如他的诗歌《日记》中写道:“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这种荒凉的感觉,这种孤独和绝望,你只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戈壁是荒凉的,空旷的,孤独的,寂寞的,在巨大悲痛袭来时,人是无泪的。
我一直在思考,为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海子的诗?在如今这个时代,一味的追求物质,追求经济利益,能给人留下的只是孤独的灵魂,在繁荣的背后,在看似丰富的生活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孤独的心灵。所以,很多人才可以在海子的诗歌中找到一种共鸣。
有人说,怀念海子是为了完成和实现某种仪式感,它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和纾解。我并不反对这种说法,但也并不赞同。人生中的很多事情,的确需要仪式感,但是对于诗人,诗歌,用一种仪式感来表达,就是对诗人和诗歌的亵渎,你可以不喜欢某位诗人,也可以不喜欢他的诗歌,但是你却不可以亵渎他。因为诗歌是诗人心血、灵魂乃至生命的精华所在。有些诗歌,诗人是用自己的生命在书写,所以最起码的要求是,你要尊重他。
我觉得,我们只所以怀念海子,纪念海子,是因为如今这个时代,像他这样用生命去书写诗歌的人凤毛麟角,有些诗人所谓的诗歌,并不是真正的诗歌,而是一种无病呻吟,有些诗人所谓的诗歌,那是一种哗众取宠。我么需要的是能够触动我们灵魂,能够真正感动我们的诗人和诗歌。怀念海子,其实就是缅怀这种已经逝去的,不可多得的精神。
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多么绝望才会选择死亡这条路,我无法猜测海子在生命最后阶段经历了何种事情,但是我能够理解他走向死亡那一刻的心情。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他心的寄托,他在诗歌中释放着自己的情绪,也在诗歌中找寻着自己的幸福。可是,当对于爱情、对于理想都已幻灭之时,支撑他活下去的信念之门瞬间崩塌。
这个安徽一个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曾几何时一定是他父母的骄傲,但是,他的双亲捧着他的骨灰回来之时,又是怎样的悲凉和无奈。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父母双亲健在时,孝顺的儿女是不可以人为离世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子是一个不孝之子,他虽然彻底解脱了,但是却没有想过父母的感受和心情,即使想过,他还是把自我的放在了第一位。在这里我不想就此评论海子的为人,只是想说的是,海子的死亡也许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诗人,为了诗歌,为了爱情,轻易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也许是某种心理疾病,让他最终选择了这条不归之路。当然,这都是猜测而已。
但是,从他的诗歌中,我们知道海子曾经如此热爱生活,他爱生养他那片土地上的麦田,他爱太阳,也爱大海,这些让都很自然让人想到了生命和活力,可是在他毕业走上社会到他离去这短短的七年时间,他的心里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又是一个未解的迷。
很多著名的艺术家,包括很多诗人他们的行为都让普通人无法理解,他们也很难融入这个社会当中,很多艺术家之所以英年早逝,或许有他们个性方面的原因,但是对于他赖以生存的社会难道说就没有责任吗?
无论怎么说,海子的意外离去对中国诗歌界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损失,对喜爱他的读者来说更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和遗憾!
在这春暖花开季节想起了海子,想起了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愿海子在另一个世界能够遇见他理想中的生活,过上自己梦寐以求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