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欲望、情绪等动力,在关系中能被接住时,它们就被祝福了,然后就可以人性化地去表达;当它们不被接住时,就会被诅咒,当我们表达它们时,就会用破坏性的方式去表达”。这是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在“看见”系列里对情绪的理解,很赞同这种表述。我们情绪的产生是基于关系之中的,是自我这个自体对外在的客体产生的感觉。当我们出现了情绪失控,又不能被看见,就会有一种无形的感觉,自己将这种难以控制的情绪放在自我批评的体系中,自己对自己的坏情绪无限的愧疚,怪罪自己为什么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自己都无法接纳自己的坏情绪,疗愈就变得很困难。
难以控制的情绪,是对关系中某个环节产生的不安。我们总在说,自己把包容,善良,耐心的一面留给那些不是很亲近的人,却把不耐烦,挑剔,不信任的坏情绪留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很多时候连自己都意识到自己对亲近的人情绪反应太激烈,可就是很难控制住。在很多外界朋友的眼里,我似乎是一个脾气与性格都很好的人,亲切,温和,有耐心,易包容,可也时常会发生反差特别鲜明的过度情绪反应,尤其是对家人,对亲近的人。事后自己也会觉知到这种情绪的失控,刚开始自己觉得是自己在控制情绪方面做的不好,也会自我批评,如果当时不那么激动,如果当时不那么在乎,如果当时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就不会让坏情绪吞噬双方的感觉。可是哪有那么多的如果,当时的激动,当时的在乎,当时的不包容和不理解,那就是当时的感觉,我们都是在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中生活的,不可能没有情绪的起伏,如果没有起伏,那就是一潭静止的死水,又怎么会有生命力。那些在生活中能够自然流淌自己的情感的人,他们不仅自己活的畅快,也会让身边的人感知到活力和热情,即使是经常悲喜交替,也有着一份可爱在里面。当坏情绪涌出来后,其实不是要努力压制,而是勇敢释放出来,那个能接住你的坏情绪的客体,就是你看见自己坏情绪的开始,有了看见,你才能真正觉知到自己的感觉,同时有了自我疗愈的能力,不然就会陷入到自我批评中,不良的情绪就更难被疗愈。
那些被认为是情商高的人,很多时候就是具备了同理心,遇事先站在对方的角度,与客体一起面对他所遇到的问题。这就是在自体与客体发生情绪不对等的情况下,自体的情绪被客体看见后,并且接纳自体在情绪上的变化,从而给了自体觉知自己的力量,营造一种自体可以信任客体的安全环境。情绪是我们在关系中才会有的,只有与他人建立了联结,才会有情绪的起伏变动,当面对坏情绪的时候,首先不是指责对方的坏情绪,而是承认对方现在的坏情绪,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坏情绪,只是场景,面对的客体不一样而已,任何事情都是事出有因,不会无缘无故情绪波动,当出现一次波动大的情绪时,那必然是对方遇到了令他难以承受的不安,找出那个不安,用看见的方式去接纳,这就是一次治愈,往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不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因为我的不安被你看见后,我也就没有了那份不安。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自我疗愈者,但这份自我疗愈是需要在关系中发生的,才能彼此滋养。
时间并不能疗愈我们,唯有爱可以。你的看见,就是我觉知自己的力量,被你接纳,就是我萌生爱的意念的开始。
“如果当初在交会时能忍住了激动的灵魂,也许今夜我不会让自己在思念里沉沦”,这世上没有如果,既然一切都已发生,只有念及当下,珍惜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