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现象如此常见,以至于人们总是习以为常。
用三两个小故事来说好了。
第一个故事是在我土生土长的乡村,说土生土长也夸张了一些,因为自记事开始就往人口相对密集的霞山里钻。只是在那有我一小段很快乐的童年时光,所以就称为土生土长吧。
乡村现如今只有一个奶奶,年轻的出去闯世界,老一辈大都入土为安了。据她说过完年我们一走,四处只有猫狗的叫声,还只是稀稀拉拉的几声,一个人影都看不见。这是一种孤独到极点的生活, 整条村里方圆几百里只剩自己一个人,说句不好听的,走了都没有人知道。
她丈夫走得很早,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据说还有个女儿小时候送人了,因为养不起。她曾经饿了三四天在床上翻滚,她看着她建的房子,感慨地说,不知道有这样的好日子啊,要是知道就不送出去了啊。她看房子的眼神里无比满足,即使那房子并不富丽堂皇,也并不奢华,甚至在村里都不算出彩。老人跟小孩一样,总是很容易满足。
她有七个孩子,两个儿子五个女儿,不算富裕,但总归是小康。老人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儿女竟如她所愿,舍得就让她在这无人烟的地方生活。
我想了很久,过年见到她子女也终归没问个明白。留自己一肚子疑惑。为什么她子女不接她出去?就算她语言不通,就算有婆媳矛盾,那也不能把你妈一个人扔在深山老林里啊,别解释,什么理由都接受不了。没有什么委屈能委屈得过一个老人家被子女抛弃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她自己的村落,无论多好的房子,也是孤苦伶仃。
故事二也是过年间,去拜访叔叔,他盖了新楼房。实属好看。嘘寒问暖的间隙,外婆从这栋两层好的小洋楼旁的小木屋里走出来,那小木屋是从前的老房子,历史久到连砖红色的砖头都掉漆了。家人之间并没有矛盾,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我不懂,新建的房子为什么没有老人的藏身之所?一间小房子能占多少位置?我还看过有人把老人的碗筷独立起来,说是脏,当然不是我叔,但也真是太寒心了。辛苦栽培几十年,到满头白发时竟然没有加倍的关爱?
老人似乎习惯了,子女似乎也都习惯了。老人习惯了小心翼翼,不惹麻烦。子女习惯了把爱分给自己的孩子,习惯了忽略和自私。
百善孝为先,愿所有老人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