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门之前,我们看到天色阴暗,乌云笼罩,根据经验,我们会判断有可能下雨,顺手就会带上雨伞。并且很庆幸自己在出门之前发现下雨的迹象,避免半路被雨淋到。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场景,而由此也衍生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云-雨-伞理论。云代表着现象,雨是根据经验分析判断的结果,暂未发生,伞是我们对于预估结果的行动准备。
回顾十余年的数据分析工作,虽然之前没有听说过“云雨伞”的理论,但仔细一想,数据分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乌云,分析判断会下雨,并提出带伞方案的过程。
数据分析工作,通过对原始数据的抽取、转化、加载等工作,根据分析的目标和需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以判断趋势或者分类,找出异常点以做出警示。这可谓是发现“云”的工作。对于数据分析师来说,发现“云”的工作,是个体力活,这部分工作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清洗工作可以由计算机替代,但是前期的建模和数据标准制定的工作仍然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由此细化出ETL工程师。发现了“云”,根据趋势判断后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者是挑出特殊的“云”,对未来的决策做出一系列的警示作用。对业务熟悉的分析师,还会提出各种带伞计划的建议,而带不带伞,带什么样的伞,最终的决定权在于决策者。
而今,我的数据分析工作翻篇,成为了一个自由独立的职业者。不需要再面对庞大的数据,但整个工作闭环仍然离不开“云雨伞”的过程。只是过程的重心,由原来的“云雨”,转变为“伞”。所有的现象和分析结果,最后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来支持和实现,哪怕只是试错。
近段时间,认识了很多行动派的小伙伴。在大家的影响下,我也开始通过一系列微习惯的坚持,来兑现自己行动的承诺。人生是一次充满无限可能的旅行,通过每一次小行动的积累,以抵抗和逃离从生到死这条趋势线的束缚,让自转的小星球更加完美多彩。风云变幻,未雨绸缪,随心而动。跳出舒适圈,向前一步,许自己一个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