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探亲这点私心,我绝对不会为了听各种所谓的公开课而主动要求出差,希望有缘看到我这篇拙文的各位同仁可以理解并原谅我的实诚和坦率。想必许多教师也同我一样有不少关于观摩课堂的感受,有太多演技欠佳的公然作秀、有太多打着以学为中心实则教师凌驾一切的“好课”、有太多学生无感而教者自我沉醉的课堂。见多了、看惯了,便也慢慢死心了,渐渐生出一种不无无奈与苦闷的叛逆:“呵呵,公开课么,你懂得!”
但这次我错了,我为自己先前稚拙的偏见而惭愧不已。
很庆幸这回返回庆元故乡的“无心插柳”。庆元中学胡元盛老师所上的名为“拥抱互联网+”震撼到了在场的所有听课者,当然也包括自以为“愤世嫉俗”的我。我承认今天我折服了。是这堂课松动了我之前对课堂教学根深蒂固的偏见,不是说它能够彻底刷新或扭转我对课堂教学现状的消极心境,但我可以确定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我们教育教学真正改革的曙光的存在,也看到了真正优秀教师所能带来的魅力和令人稀罕的感动。
令我目瞪口呆的是想要学什么由学生选,作过简单的必要铺垫后,胡老师端条凳子坐在教室前面的一个角落里,开始“惬意”地“作壁上观”,他将与其他听课老师一起静观一场好戏即将上演。只见一名女生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它将是这出戏目地“现场编导”,或者说是现场赛事的“报道员”,她就之前教师所铺垫后自然导出的辩题为“互联网+是利大于弊(正方)还是弊大于利”作一个即兴主持;所有学生随机地加入任何一方参与辩论。
让我再次惭愧的是,面对此课题,我以为学生们会一边倒地支持正方观点,并且认为就辩题而言正方将占较大“便宜”;当然事实是双方自然分成“两大阵营”,几乎势均力敌;我还以为辩论的结果将会是双方会逐渐达成共识,认为“互联网+只是一个中性工具,无所谓好坏,而在于人们是否科学合理地应用它,或者是认为利弊共存但利是主流;事实是,这样的枉断只是有力地证明了我的狭隘和思维定势。学生的表现在场的老师几乎喜出望外。主持女孩的总结让我们动容,她说:“互联网+是利是弊还不能急于下定论,还有待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在这一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喷薄而出的表现欲,看到了学生的争先恐后,看到了学生思维的灵动,看到了激辩而迸出的火花四溢;看到了教师“坦然放手”背后师生间深沉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看到了貌似“无为”背后的“大有作为”。当然,在场的我们对课堂的精彩报以最热烈和诚挚的掌声。
什么才算一堂好课?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不同标准,但我想所有人都会赞同以下的观点,一堂好课应当是学生的课堂,是关注学生需求、是师生平等对话、是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课堂;也一定是能充分激发学生活力、展现学生智慧的思辨理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注定让学生欲罢不能;而能够“导演”出这样课堂的教师一定深刻领会到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帮助者、欣赏者、观察者、鼓励者,而不是替代者,这样的教师怎能不让学生爱戴有加?
当然,一切美好的教育理念都是“知易行难”,深刻领悟这些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而且还实践成功的人,目前我知道的不多,胡元盛老师算是其一。我想听了胡老师这堂课的老师,一定会同我一样,不会吝啬自己对胡老师和庆中学子们对由衷赞赏。
窃以为,如果素质教育真的存在,那么它应该长成胡老师今天这节课那样!
最后,允许我情感泛滥一下:祝福我的母校,我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