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上周,有粉丝在后台留言提问关于自己的生活问题,我们挑选了两个,并且邀请到了UM心理咨询师许珂,来为大家现场解答。
匿名:几年前,我背叛了老公,出轨了自己的老师,到现在我还不能原谅自己,面对老公时会很不自然,对于出轨、背叛这样的词汇会很敏感,浑身紧张,陷入恐惧与内疚的情绪,我感觉我不能正常轻松地生活。但我也没有勇气离婚,我的后半辈子就这样了吗,只能在恐惧与内疚中度过?
UM心理咨询师许珂:看到这封来信,一种焦灼和恐惧的情绪跃然纸上。我很想问问这位读者,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会出轨呢?你对老公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你自己想要什么呢?我有些好奇你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呢?
不同于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注定要在力比多驱力下追求简单的快乐,费尔贝恩认为每个人寻求的是客体。儿童会内化与早期照料者的互动方式,并以这种互动为核心来塑造日后的各种关系。面对你的困惑,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联想,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① 寻求充满恐惧、内疚的客体关系模式:如果童年时,我们的养育者、最亲密最信任的人常常让我们感到恐惧与内疚,即使这样的互动方式是痛苦的,小小的无助的我们也会对这样的互动方式产生强烈的依恋。今后即使当我们在意识层面努力追求幸福,这样充满恐惧与内疚的关系模式也并不会离我们远去,而会被我们层层防御压抑到潜意识里,在生活里无处不在地钻出来带我们找回那曾经最熟悉的关系模式。这个时候如果遇到了爱我们的人,我们反而可能会感到这个安稳的美好的爱太陌生太遥远,我们潜意识里熟悉的关系模式会时不时出来搞破坏,把这个新的美好的关系变成我们曾经最熟悉最信任的充满恐惧与内疚的关系。
② 对爱和亲密的恐惧:全身心地投入到一段感情里是需要勇气的,真诚的专注的爱同时意味着信任和依赖一个人、意味着给予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权利。这个婚姻关系有点拥挤,但似乎他俩谁也不能走近你。老公并不能走近你,你充满恐惧和内疚的同时意味着你成功地把老公控制在一个安全距离之外,尽管这个距离是由恐惧和内疚构成的。你跟老师也不再联系,似乎你并不想跟老师有长远发展。通过出轨你成功地避免了投入的专注的爱、避免了被深深伤害,你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充满恐惧和孤独,但某些意义上是安全的位置上。
③ 无法言说的攻击:从父母与子女、到夫妻、到好友,亲密关系往往都是爱恨纠缠的。你对老公除了爱是否有无法言说的恨要通过出轨来表达呢?你对老师除了有情愫是否有无法言说的不满要通过把他在放在情人的位置上来表达呢?甚至,你真的爱自己吗,你是否在通过置自己于恐惧与内疚之中来惩罚自己呢?
几乎所有的出轨、背叛都是在复杂心理驱力下的一种行动化表达,希望我们的回答也许可以给你带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多一分探索与理解,进而给你的生活带来多一分平静与安宁。
匿名:我最近总是感觉心情不好,看到引起共鸣的影视片段就会忍不住哭起来,我身边的人都觉得我生活得挺好的,为什么不开心,我不想跟别人交流,不想说太多的话,我自己知道,我的工作生活都失去了动力,总是会想人一辈子到底为什么而活,有什么意义啊。我意识到这种状态的时候很害怕,我这是抑郁了吗?
UM心理咨询师许珂: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了欧文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里的一段话:“有一群快乐的愚人在工作。他们在一块开阔地上搬运砖头。砖头在一边垒好之后,他们再把这些砖头运到另一边去。就这样,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从无停顿。一天,一个愚人停下来足够长的时间,让他可以问自己,我在做什么。他想知道搬砖头的目的是什么。从这一刻起,他再也不能满足于以前做的事情。”你是不是另一个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搬砖头的愚人呢?
宗教学、神学、哲学等学科在各自的领域给出过不同的答案,也依然在尝试着探索这个问题。我无意也无能为力去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谈谈你的这个状态。
“不想跟别人交流……工作生活都失去了动力……”你是怎么进入了这样一个状态呢?为什么你在生活中满足感如此低?什么阻止了你去爱另一个人?得不到工作上的满足感和乐趣吗?你在忽略自己的欲望吗?
① 用空虚、无意义感来掩盖逃避更巨大的痛苦:空虚并不完全只有坏处,常常也会带来平静、降低焦虑的好处。空虚和无意义感带给我们一种安慰,我们失去了对生活的主动性,放下了自我的责任,进而也不再被焦虑困扰。空虚和无意义感还令我们对这种自我的状态安之如怡,孤独、不被爱似乎也没那么糟糕了。
② 缺乏自我效能感:你我在生活中可能都见过这样的人,上学时听父母的、婚后听配偶的、工作听老板的,他们是大家心中的好人,却面目模糊,似乎有很多张脸,又似乎只有一张脸。当我们每天在让渡自己的空间、每天在执行他人的愿望,渐渐地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会越来越低,难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充盈、饱满,毕竟一个工具怎么能感受到人类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