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的手提袋里都会装至少1本书,现在每天闲暇时间都想拿起书看一看。静不下心来的时候,可能看几行都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选择用朗读的方式拉回自己浮躁的内心。
原本计划读30-45分钟的睡前阅读,在拿到书的10分钟内,上眼皮就拼命地想要跟下眼皮亲密接触,我的大脑也不受控制的涣散起来。不管是调整姿势还是起来喝口水,都无法抵抗侵入脑海的困意。最终放弃抵抗,关灯睡觉。
所以,我在想,是我真的太渣了吗?书对于我来说,就是催眠?莫非,知识性的书籍不能在睡前读?我应该换一个引人入胜的尝试一下?刚好那天把《用的上的商学课》落在办公室,开启了《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是有故事性的。结果还是抵挡不住困意,10分钟内必困。无解,以后还是减少看手机的时间,换成读书吧。就不挑战我自己了。
我还有个疑问,阅读不做读书笔记,是不是这本书就白读了?现在视频网站也好,听书平台也好,很多拆书和教人怎么读书的视频,比如,如何快速读一本书、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拆解一本书等等。所以,阅读一定要有目的性的读吗?一定要写读书笔记吗?一定要在心里留下点什么,才算是读?我总是觉得我抱着我一定要在书里得到些什么的目的,会让我有一种读书的抗拒,或者对自己的有一种鄙夷,读了半天什么都在你脑子里留下,你到底读了些什么?其实我有时候,只是想在书中寻找片刻宁静,进入到书中的世界,忘却现实世界的烦恼和焦虑,徜徉在作者勾勒的海洋中。但因为以前买的书都是(我自认为)功利性的,比如教授技巧、比如知识型的等等,所以,越看越觉得烦躁和焦虑,内心始终无法平静。
今天看了《但是还有书籍》这个纪录片,看到了里边很多热爱阅读的人,读的书目很多,种类很多,就想到自己,读书之所以让自己犯困,也许是没有找到喜欢的题材,吸引人的情节。非常功利性的读书,总想要读有用的书,结果却适得其反。
和吃饭一样,读书的口味,可以杂一点,要适合自己的阅读能力,找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书。先读一些可以读下去的书,多读读,慢慢地再读相对难懂一点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