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就是这样,像姐妹和妈妈,总能惹你火大、哭泣、心碎,即使如此,当你遭遇困难,她们仍会守在你身边,在最黑暗的时刻逗你笑。”
这是塔利和凯蒂的故事,她们14岁相识,一起度过了大半辈子。塔利不幸福的童年导致她内心脆弱,她渴望爱又不敢相信爱,于是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追逐梦想上面。凯蒂正好相反,终日喧闹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深爱着,她安稳地度过大学,选择了结婚生子的生活。这本书用轻快温柔的口吻讲述了两个女孩一生的故事,平平淡淡,轰轰烈烈。
一
这是一本主讲友情的书,塔利和凯蒂相守相知大半辈子,靠的就是爱和理解。自幼缺失父爱母爱的塔利羡慕凯蒂的幸福家庭,而中规中矩的好女孩凯蒂希望自己能像塔利那样热情、自由、勇往直前。
重要的时刻她们都在对方身边,一句“我需要你”就能召唤好友即刻出现。小到塔利希望凯蒂陪她去舞会,大到凯蒂生命垂危想见见塔利。她们两个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有对方在身边,就很放心。
她们之间也有过明面上的争吵,比如凯蒂不支持塔利和学校的教授在一起,“你觉得我和他在一起别有用心,对吧?为了什么?更好的成绩?电视台的工作?” “不是吗?一点点也没有?”
比如塔利为了自己的事业对凯蒂昏迷的战地记者丈夫进行独家播报,凯蒂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打了塔利一耳光,“他不是你的报道,他是我的丈夫。” 凯蒂甚至说出了“我不需要你这种朋友。”,但塔利知道好朋友需要她,也确实是自己做错了,她没有继续打扰也没有离开。
当然也不乏内心的小九九,凯蒂一直觉得自己的老公是被塔利吸引着的,甚至自己的妈妈对塔利的期望也远高于自己,自己的女儿也更喜欢塔利。塔利则会纠结自己没有家人,身边的这些家人都是凯蒂的家人。
在她们两人的友情路上,凯蒂的妈妈算是一位大功臣,她告诉凯蒂“有时沉默才是好友该做的事,有时就是要看着她做错,然后再从旁帮她振作起来。”她告诉塔利“凯蒂和玛拉不和的问题快把她折磨死了,我知道玛拉有多么崇拜你,可是这件事你不能选边站,要选也只能选凯蒂那边。”
友谊也是要修炼的,两个人慢慢磨合相互理解,感情才能一点点更稳固。
二
塔利和凯蒂两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完全不同,一个选择了需要冲锋陷阵的事业,一个选择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
在凯蒂和塔利之间,我个人更喜欢塔利,即使她是那种做事情思虑不足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她把太多的热情和精力交付于自己的事业,她对自己的事业规划堪称完美。我喜欢她的坚持和勤奋,她从高中开始就给喜欢的报社写信寄文章,为了拿到实习岗位愿意不要工资,进入报社以后也坚持早到晚退。关于塔利事业的这一段特别像一碗浓浓的鸡汤,她不顾一切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结果最后比自己的梦想走得更远。不过这鸡汤,很好喝。
而凯蒂呢在大学里就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新闻行业,但她为了强尼留在了新闻公司,怀孕以后决定辞职在家。她的生活变成了围着丈夫和孩子兜兜转,她的身材走样了,她和女儿关系紧张,家里也总是一团乱。但她在临终之前说:“我爱我的人生。感觉起来我的人生都在接送小孩、买菜与等待中度过,可是你知道吗?家人的大小事我全都没有错过,时时刻刻我都在他们身边,我会记得这一切,而且他们有彼此可以依靠。”
有人说其实凯蒂才是大多数的我们,为了家庭付出了全部的人生。这句话听起来充满了不甘和责怪,难道大家都没有像凯蒂一样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吗?当然不是的,只是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日后的不甘心。事业有成的人责怪家里冷清,家庭幸福的人抱怨人生没有梦想。不管是谁,其实都一样,无非是个选择罢了。
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给我小时候的玩伴发了微信,我特别矫情地说:“很遗憾没能和你一起长大。”
在小学毕业以后我们全家搬去了另一个城市,两个人的中学都管理得太严,写过一封信打过几次电话就断了联系。所幸的是,大学又回到了同一个城市。
她回我说:“那以后就多和我混。”
我觉得很温暖。
我在简书荐书的公众号上看到这本书的推荐,推荐人大胖说它是一本关于友情的书,他提了三个关于友情的问题,并用书里的事例进行解答。